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变电所论文

浩村110kV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典型设计方案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1.1 选题背景第11-12页
    1.2 建设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深刻意义第12页
    1.3 新一代智能站的三大核心技术第12-15页
        1.3.1 集成优化设计技术第13页
        1.3.2 模块化建设技术第13-14页
        1.3.3 智能设备制造与检测技术第14-15页
    1.4 本文主要工作第15-17页
第2章 电气一次系统设计方案第17-34页
    2.1 电气主接线第17-19页
    2.2 短路电流及主要设备选型第19-21页
    2.3 过电压保护及绝缘配合第21-23页
    2.4 电气总平面及配电装置第23-25页
    2.5 隔离式断路器设计方案第25-32页
        2.5.1 概述第25页
        2.5.2 隔离式断路器的定义和特点第25-27页
        2.5.3 隔离式断路器的功能集成第27-28页
        2.5.4 隔离式断路器对于配电装置主接线的优化第28-29页
        2.5.5 隔离式断路器在安徽黄山浩村110kV变电站中的应用第29-32页
    2.6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3章 电气二次系统设计方案第34-40页
    3.1 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第34-35页
    3.2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第35-37页
        3.2.1 设备配置及整合方案第35-36页
        3.2.2 一体化业务平台及高级应用第36-37页
    3.3 设备状态监测系统第37页
    3.4 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二次参数选择第37-38页
        3.4.1 电流互感器的配置第37页
        3.4.2 电压互感器的配置第37-38页
    3.5 二次设备的模块化布置方案第38页
    3.6 二次即插即用设备第38-39页
    3.7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4章 预制式二次组合设备舱设计方案第40-51页
    4.1 常规变电站二次设备现状第40页
    4.2 预制式二次组合设备舱第40-41页
        4.2.1 预制式二次组合设备舱定义第40页
        4.2.2 预制式二次组合设备舱尺寸第40-41页
    4.3 研究的意义第41页
    4.4 研究主要内容第41页
    4.5 二次系统整合方案第41-50页
        4.5.1 二次设备屏柜及装置结构的优化第41-43页
        4.5.2 二次系统的优化整合第43-44页
        4.5.3 二次系统模块化配置第44-45页
        4.5.4 二次系统模块化布置方案第45-50页
    4.6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5章 预制电缆设计方案第51-58页
    5.1 预制电缆(航空插头)技术第51页
    5.2 预制电缆(航空插头)技术的应用第51页
    5.3 预制电缆(航空插头)优缺点第51-52页
        5.3.1 航空插头的优点第51-52页
        5.3.2 航空插头的缺点第52页
    5.4 电缆预制方案第52-53页
    5.5 预制电缆芯数定义第53-54页
    5.6 预制电缆优化整合方案第54-56页
    5.7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6章 预制光缆设计方案第58-67页
    6.1 预制光缆技术及性能指标第58页
    6.2 预制光缆方案第58-60页
    6.3 户内(舱内)光缆配线选型第60页
    6.4 预制光缆与户内(舱内)装置连接方案第60-63页
        6.4.1 连接方案比较第60-62页
        6.4.2 连接方案经济性对比第62-63页
    6.5 典型间隔预制光缆第63-66页
    6.6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67-79页
    7.1 总结第67-71页
        7.1.1 新一代智能站国内外研究动态第67-70页
        7.1.2 浩村110kV新一代智能变电站设计总结第70-71页
    7.2 展望第71-79页
参考文献第79-8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81-82页
致谢第82-83页
作者简介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风电机组典型故障维修决策
下一篇:220kV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配置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