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果树园艺论文--浆果类论文--猕猴桃论文

中华猕猴桃栽培品种需冷量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前言第12-24页
    1.1 猕猴桃属地理分布第13-14页
        1.1.1 猕猴桃属地理分布第13-14页
        1.1.2 主要商业栽培物种的地域分布第14页
    1.2 猕猴桃属复杂的倍性变异第14-15页
    1.3 果树的休眠第15-18页
        1.3.1 休眠的概念及类别第15-17页
        1.3.2 影响果树休眠的因素第17-18页
        1.3.3 休眠与全球气候变化第18页
    1.4 果树需冷量第18-21页
        1.4.1 果树需冷量概念第18-19页
        1.4.2 果树需冷量估算方法第19-21页
    1.5 不同果树品种需冷量研究发展现状第21页
    1.6 猕猴桃需冷量研究发展现状第21-24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4-30页
    2.1 实验材料第24-26页
    2.2 实验方法第26-28页
    2.3 统计与分析第28-30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0-52页
    3.1 自然低温条件下田间不同月份冷量累计第30-31页
    3.2 主栽品种需冷量值第31-37页
        3.2.1 自然条件下3种倍性的9个中华猕猴桃品种(系)比较第31-33页
        3.2.2 自然条件下种间杂交品种‘金艳’、‘满天红’与其亲本比较第33-34页
        3.2.3 自然低温条件下3个物种比较第34-35页
        3.2.4 人工条件下3栽培品种比较第35-36页
        3.2.5 ‘武植7号’、‘金魁’在不同低温处理下比较第36-37页
    3.3 自然低温条件下中华猕猴桃栽培品种萌芽率、花芽率及打破休眠所需天数比较第37-43页
        3.3.1 九个品种萌芽率第37-39页
        3.3.2 九个品种花芽率第39-41页
        3.3.3 九个品种打破休眠所需时间第41页
        3.3.4 三种倍性的萌芽率、花芽率、打破休眠所需天数第41-43页
    3.4 自然低温条件下中华猕猴桃、毛花猕猴桃及其杂交品种萌芽率、花芽率、打破休眠所需天数比较第43-45页
        3.4.1 萌芽率第43页
        3.4.2 花芽率第43-45页
        3.4.3 打破休眠所需天数第45页
    3.5 自然低温条件下3个物种的萌芽率、花芽率及打破休眠所需天数比较第45-48页
        3.5.1 萌芽率第45-46页
        3.5.2 花芽率第46页
        3.5.3 打破休眠所需天数比较第46-48页
    3.6 人工低温处理条件下3品种间萌芽率、花芽率及打破休眠所需天数比较第48-52页
        3.6.1 萌芽率第48页
        3.6.2 花芽率第48-50页
        3.6.3 打破休眠所需天数第50-52页
4 讨论第52-58页
    4.1 中华猕猴桃主要栽培品种的需冷量差异第52-53页
    4.2 中华猕猴桃品种倍性与需冷量关系第53-54页
    4.3 种间杂交品种与亲本之间需冷量比较第54-55页
    4.4 不同物种间需冷量差异第55-58页
5 总结与展望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8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结果第68-70页
致谢第70-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细叶云南松天然林林分结构与林下植被多样性研究
下一篇:广西融安金柑栽培历史、品种资源和产业发展现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