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1 钢管再生混凝土结构 | 第13页 |
1.1.2 建筑火灾的危害与灾后评估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1 常温下钢管再生混凝土静力荷载下的试验研究 | 第14-16页 |
1.2.2 常温下对钢管再生混凝土动力性能的研究 | 第16页 |
1.2.3 高温后钢管混凝土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18-20页 |
1.3.1 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18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3 主要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2章 高温后方钢管再生混凝土柱轴压试验研究 | 第20-55页 |
2.1 试件制作 | 第20-22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20页 |
2.1.2 试件设计 | 第20-22页 |
2.2 高温试验 | 第22-23页 |
2.2.1 试验装置 | 第22-23页 |
2.2.2 高温试验 | 第23页 |
2.3 高温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3-26页 |
2.3.1 钢管再生混凝土柱表观变化 | 第23-24页 |
2.3.2 再生混凝土立方体试块表观变化 | 第24-26页 |
2.4 材料性能 | 第26-30页 |
2.4.1 再生混凝土材料性能 | 第26-29页 |
2.4.2 钢材材料性能 | 第29-30页 |
2.5 轴压试验 | 第30-31页 |
2.5.1 加载设备 | 第30-31页 |
2.6 破坏形态 | 第31-34页 |
2.7 应力应变曲线 | 第34-41页 |
2.7.1 取代率对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 | 第34-35页 |
2.7.2 温度对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 | 第35-37页 |
2.7.3 冷却方式对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 | 第37-39页 |
2.7.4 套箍指标对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 | 第39-41页 |
2.8 峰值应力 | 第41-44页 |
2.8.1 取代率对峰值应力的影响 | 第41-42页 |
2.8.2 温度对峰值应力的影响 | 第42-43页 |
2.8.3 冷却方式对峰值应力的影响 | 第43页 |
2.8.4 套箍指标对峰值应力的影响 | 第43-44页 |
2.9 峰值应变 | 第44-46页 |
2.9.1 取代率对峰值应变的影响 | 第44-45页 |
2.9.2 温度对峰值应变的影响 | 第45页 |
2.9.3 冷却方式对峰值应变的影响 | 第45-46页 |
2.9.4 套箍指标对峰值应变的影响 | 第46页 |
2.10 延性系数 | 第46-50页 |
2.10.1 取代率对延性系数的影响 | 第47页 |
2.10.2 温度对延性系数的影响 | 第47-48页 |
2.10.3 冷却方式对延性系数的影响 | 第48-49页 |
2.10.4 套箍指标对延性系数的影响 | 第49-50页 |
2.11 刚度退化 | 第50-53页 |
2.11.1 取代率对刚度退化的影响 | 第50-51页 |
2.11.2 温度对刚度退化的影响 | 第51-52页 |
2.11.3 冷却方式对刚度退化的影响 | 第52-53页 |
2.12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3章 高温后方钢管再生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 第55-67页 |
3.1 试件设计 | 第55-56页 |
3.2 试件制作 | 第56页 |
3.3 材料性能 | 第56-57页 |
3.3.1 材料物理性能 | 第56页 |
3.3.2 材料力学性能 | 第56-57页 |
3.4 加载装置与加载制度 | 第57-58页 |
3.4.1 加载装置 | 第57页 |
3.4.2 加载制度 | 第57-58页 |
3.5 试验测量 | 第58-59页 |
3.6 高温试验过程及现象 | 第59-60页 |
3.7 抗震试验现象描述 | 第60-65页 |
3.7.1 取代率单参数变化试件 | 第60-62页 |
3.7.2 套箍系数单参数变化试件 | 第62-63页 |
3.7.3 冷却方式单参数变化试件 | 第63-64页 |
3.7.4 温度单参数变化试件 | 第64-65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4章 高温后方钢管再生混凝土柱抗震性能数据分析 | 第67-85页 |
4.1 滞回曲线 | 第67-69页 |
4.2 骨架曲线 | 第69-73页 |
4.2.1 取代率对骨架曲线影响 | 第69-70页 |
4.2.2 套箍指标对骨架曲线影响 | 第70-71页 |
4.2.3 温度对骨架曲线影响 | 第71-72页 |
4.2.4 冷却方式对骨架曲线影响 | 第72-73页 |
4.3 特征点与变形性能 | 第73-76页 |
4.3.1 特征点及延性系数 | 第73-75页 |
4.3.2 位移转角 | 第75-76页 |
4.5 耗能能力 | 第76-78页 |
4.5.1 等效粘滞阻尼系数 | 第76-77页 |
4.5.2 影响因素分析 | 第77-78页 |
4.6 刚度退化 | 第78-81页 |
4.6.1 割线刚度 | 第78-79页 |
4.6.2 刚度退化影响因素分析 | 第79-80页 |
4.6.3 刚度拟合曲线 | 第80-81页 |
4.7 二阶效应分析 | 第81-83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第5章 高温后方钢管再生混凝土柱承载力计算 | 第85-92页 |
5.1 高温后方钢管再生混凝土柱轴压承载力计算 | 第85-89页 |
5.1.1 引言 | 第85-86页 |
5.1.2 高温后方钢管再生混凝土柱轴压极限承载力计算 | 第86-89页 |
5.2 高温后方钢管再生混凝土柱抗震水平承载力计算 | 第89-9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2-94页 |
6.1 结论 | 第92-93页 |
6.1.1 轴压构件 | 第92页 |
6.1.2 抗震构件 | 第92-93页 |
6.2 展望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参与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