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中文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缩略词表 | 第11-14页 |
1 引言 | 第14-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相关理论 | 第17-18页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8-20页 |
2 研究总体设计 | 第20-23页 |
2.1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2.2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2.3 研究的质量控制 | 第21-23页 |
3 第一部分:胎儿异常孕妇家庭支持现状研究 | 第23-38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23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3.3 研究工具 | 第24-27页 |
3.4 资料分析方法 | 第27-28页 |
3.5 研究结果 | 第28-38页 |
4 第二部分:胎儿异常孕妇家庭支持干预效果研究 | 第38-53页 |
4.1 研究对象 | 第38页 |
4.2 研究方法 | 第38-42页 |
4.3 研究工具 | 第42页 |
4.4 资料收集 | 第42-43页 |
4.5 资料分析 | 第43页 |
4.6 研究结果 | 第43-53页 |
5 讨论 | 第53-59页 |
5.1 胎儿异常孕妇社会支持和家庭关怀现状 | 第53-54页 |
5.2 胎儿异常引产孕妇家庭支持与抑郁、PTSD的相关关系分析 | 第54-55页 |
5.3 胎儿异常孕妇家庭支持的特点和不足 | 第55-56页 |
5.4 胎儿异常孕妇家庭支持干预的效果分析 | 第56-59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9页 |
6.2 研究的局限性 | 第59页 |
6.3 未来研究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8页 |
综述 | 第68-84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4页 |
附录 | 第84-93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