垮梁子滑坡GMD预警预报模型研究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1-20页 |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 1.2.1 滑坡预警预报模型和方法 | 第13-16页 |
| 1.2.2 GMD滑坡预警预报模型和方法 | 第16-17页 |
| 1.2.3 垮梁子滑坡研究现状 | 第17页 |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1.3.2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 第2章 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及滑坡基本特征 | 第20-39页 |
| 2.1 地质环境条件 | 第20-23页 |
| 2.1.1 交通位置 | 第20页 |
| 2.1.2 气象水文 | 第20-21页 |
| 2.1.3 地形地貌 | 第21页 |
| 2.1.4 地层岩性 | 第21-22页 |
| 2.1.5 地质构造 | 第22-23页 |
| 2.2 滑坡特征 | 第23-38页 |
| 2.2.1 滑坡形态特征 | 第23-25页 |
| 2.2.2 滑坡的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 | 第25-31页 |
| 2.2.3 滑坡水文地质特征 | 第31-38页 |
| 2.3 小结 | 第38-39页 |
| 第3章 垮梁子滑坡多元实时监测研究 | 第39-62页 |
| 3.1 滑坡变形特征 | 第39-41页 |
| 3.1.1 滑坡变形历史 | 第39-40页 |
| 3.1.2 滑坡现阶段变形特征 | 第40-41页 |
| 3.2 滑坡监测系统的构建 | 第41-44页 |
| 3.2.1 监测系统的主要构成 | 第41-42页 |
| 3.2.2 监测工程布置情况 | 第42-43页 |
| 3.2.3 监测数据采集与接收 | 第43-44页 |
| 3.3 监测数据分析与处理 | 第44-60页 |
| 3.3.1 降雨监测数据分析 | 第45-50页 |
| 3.3.2 变形监测数据分析 | 第50-53页 |
| 3.3.3 地下水监测数据分析 | 第53-60页 |
| 3.4 小结 | 第60-62页 |
| 第4章 垮梁子滑坡GMD预警模型研究 | 第62-93页 |
| 4.1 滑坡变形模式简析 | 第62-64页 |
| 4.1.1 滑坡剧烈滑动破坏模式 | 第62-63页 |
| 4.1.2 滑坡现阶段变形模式 | 第63-64页 |
| 4.2 滑坡渗流场分析 | 第64-70页 |
| 4.2.1 渗流数值模拟模型 | 第65-66页 |
| 4.2.2 渗流模拟结果分析 | 第66-70页 |
| 4.3 滑坡稳定性分析 | 第70-76页 |
| 4.3.1 计算方案 | 第70-72页 |
| 4.3.2 稳定性计算结果分析 | 第72-76页 |
| 4.4 滑坡变形情况数值模拟预测 | 第76-91页 |
| 4.4.1 计算模型与计算参数 | 第77-79页 |
| 4.4.2 数值模型成果分析 | 第79-91页 |
| 4.5 小结 | 第91-93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93-95页 |
| 致谢 | 第95-96页 |
| 参考文献 | 第96-9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