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中国城市规划及建设论文

唐河县中心城区人居环境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1页
    1.1 研究缘起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5页
        1.2.1 国内研究综述第11-13页
        1.2.2 国外研究综述第13-15页
        1.2.3 研究现状总结第15页
    1.3 研究对象界定第15-17页
        1.3.1 县级城市第15-17页
        1.3.2 中心城区第17页
        1.3.3 人居环境第17页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7-19页
        1.4.1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4.2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5 研究框架第19-20页
    1.6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案例第21-29页
    2.1 相关理论基础第21-25页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1-22页
        2.1.2 生态城市理论第22-24页
        2.1.3 宜居城市理论第24-25页
    2.2 人居环境实践案例第25-28页
        2.2.1 浙江省安吉县——联合国人居环境奖第25-26页
        2.2.2 浙江省长兴县——中国人居环境奖第26-27页
        2.2.3 河南省桐柏县——国家园林县城第27页
        2.2.4 借鉴与启示第27-28页
    2.3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县级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第29-42页
    3.1 县级城市人居环境的特征与问题第29-31页
        3.1.1 县级城市人居环境的特征第29-30页
        3.1.2 县级城市人居环境的问题第30-31页
    3.2 县级城市发展阶段对人居环境的影响第31-33页
        3.2.1 新老城融合发展第31-32页
        3.2.2 新老城分片区发展第32页
        3.2.3 新老城及产业区分片区发展第32-33页
    3.3 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及应用第33-37页
        3.3.1 政府层面第33-36页
        3.3.2 专业层面第36-37页
    3.4 县级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7-41页
        3.4.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第37页
        3.4.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及说明第37-41页
    3.5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4章 唐河县中心城区人居环境评价第42-59页
    4.1 唐河县概况第42-48页
        4.1.1 区位条件第42页
        4.1.2 与上位城市的关系第42-45页
        4.1.3 经济、产业与人口发展现状第45-46页
        4.1.4 中心城区范围第46-47页
        4.1.5 中心城区功能分区第47-48页
    4.2 唐河县中心城区人居环境评价第48-55页
        4.2.1 指标值的获取第48页
        4.2.2 人居环境评价第48-55页
    4.3 唐河县中心城区人居环境解析第55-58页
        4.3.1 空间布局第55页
        4.3.2 生态环境第55-56页
        4.3.3 道路交通第56页
        4.3.4 宜居性第56-57页
        4.3.5 文化传统第57-58页
    4.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5章 唐河县中心城区人居环境优化策略第59-72页
    5.1 人居环境优化原则第59页
        5.1.1 统筹协调原则第59页
        5.1.2 可持续性原则第59页
        5.1.3 人文尺度原则第59页
        5.1.4 功能性与宜居性结合原则第59页
    5.2 人居环境优化策略第59-65页
        5.2.1 重塑城市空间结构,合理化布局第59-62页
        5.2.2 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满足持续发展第62-63页
        5.2.3 全面有序进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第63页
        5.2.4 传承地方文脉,注重多元化发展第63-65页
        5.2.5 公共政策与管理层面提高灵活性和公众参与度第65页
    5.3 人居环境建设措施与建议第65-71页
        5.3.1 老城更新与新城建设同步第65-67页
        5.3.2 创建城市良好生态环境第67页
        5.3.3 梳理公共基础设施及绿化系统第67-69页
        5.3.4 进行景观区、轴、带设计第69-71页
        5.3.5 营造城市文化活动特色第71页
    5.4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结论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近断层地震作用下层间隔震结构动力响应分析
下一篇:基于随机振动的网架结构损伤识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