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20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区基本概况 | 第12-18页 |
1.3.1 地理位置与交通概况 | 第12页 |
1.3.2 人口、经济概况 | 第12页 |
1.3.3 气候特征 | 第12-13页 |
1.3.4 地理景观概况 | 第13页 |
1.3.5 区域土壤类型及分布特征 | 第13-14页 |
1.3.6 区域地质矿产概况 | 第14-16页 |
1.3.7 以往工作程度 | 第16-18页 |
1.4 本次工作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第2章 样品的采集与测试 | 第20-25页 |
2.1 野外样品的采集 | 第20-23页 |
2.1.1 采样点布置原则 | 第20页 |
2.1.2 采样层位及深度 | 第20页 |
2.1.3 采样方法 | 第20-21页 |
2.1.4 样品加工及样品组合 | 第21-22页 |
2.1.5 样品数量统计 | 第22-23页 |
2.2 样品分析方法 | 第23页 |
2.3 数据处理 | 第23-25页 |
2.3.1 统计单元的划分 | 第23页 |
2.3.2 地球化学参数的统计 | 第23-25页 |
第3章 土壤中元素分布特征 | 第25-49页 |
3.1 深层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 | 第25-32页 |
3.1.1 基准值概念说明 | 第25页 |
3.1.2 深层土壤地球化学元素总体区域分布特征 | 第25-27页 |
3.1.3 各统计单元区域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统计结果 | 第27-32页 |
3.2 表层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 | 第32-36页 |
3.2.1 背景值概念说明 | 第32-33页 |
3.2.2 表层土壤地球化学元素总体区域分布特征 | 第33-36页 |
3.3 表层土壤与深层土壤地球化学参数对比 | 第36-37页 |
3.4 成土过程中不同环境因子对元素分布的控制 | 第37-43页 |
3.5 地球化学分区 | 第43-49页 |
3.5.1 Ⅰ区(富集区)特征 | 第43-46页 |
3.5.2 Ⅲ区(缺乏区)特征 | 第46-47页 |
3.5.3 Ⅱ区(背景区)特征 | 第47-49页 |
第4章 土壤质量地球化学评估 | 第49-80页 |
4.1 表层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49-58页 |
4.1.1 植物中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丰缺性特征 | 第49-51页 |
4.1.2 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丰缺性特征 | 第51-53页 |
4.1.3 有益元素丰缺性特征 | 第53-54页 |
4.1.4 表层土壤 pH、有机质等理化性质特征 | 第54-56页 |
4.1.5 健康元素丰缺性特征 | 第56页 |
4.1.6 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分级特征 | 第56-58页 |
4.2 表层土壤元素和指标空间变异特征 | 第58-70页 |
4.2.1 评估指标确定 | 第60-66页 |
4.2.2 层次分析与权重赋值 | 第66-70页 |
4.3 隶属度函数模型与等级划分 | 第70-75页 |
4.3.1 隶属度函数模型 | 第70-74页 |
4.3.2 土壤质量地球化学等级划分 | 第74-75页 |
4.4 土壤质量地球化学评估 | 第75-80页 |
4.4.1 土壤元素养分分等评估 | 第75-77页 |
4.4.2 土壤环境健康质量分等评估 | 第77-78页 |
4.4.3 土壤质量地球化学综合评估 | 第78-80页 |
第5章 结论 | 第80-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