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一、 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相关内容 | 第14-23页 |
(一) 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产生的背景和发展 | 第14-15页 |
(二) 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立法现状和评价 | 第15-17页 |
(三) 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理论基础和定位分析 | 第17-21页 |
(四) 代表人诉讼制度的缺陷 | 第21-23页 |
二、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群体性纠纷诉讼解决模式 | 第23-26页 |
(一) 以美国为代表的集团诉讼制度 | 第23-24页 |
(二) 以德国为代表的团体诉讼制度 | 第24-26页 |
(三) 以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为代表的选定当事人诉讼制度 | 第26页 |
三、 目前国内学者对完善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观点 | 第26-28页 |
(一) 以汤维建为代表的多元化群体诉讼解决机制 | 第26页 |
(二) 以齐树洁为代表的多元化群体诉讼机制 | 第26-27页 |
(三) 个人观点 | 第27-28页 |
四、 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选定当事人诉讼制度 | 第28-36页 |
(一) 选定当事人诉讼制度的产生 | 第28-29页 |
(二) 选定当事人诉讼制度的相关立法及适用条件 | 第29-30页 |
(三) 选定当事人诉讼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30页 |
(四) 代表人诉讼制度与选定当事人诉讼制度的对比 | 第30-32页 |
(五) 对选定当事人诉讼制度的全新认识 | 第32页 |
(六) 日本选定当事人诉讼制度争议与发展 | 第32-33页 |
(七) 我国台湾地区选定当事人诉讼制度的发展 | 第33-36页 |
五、 从借鉴选定当事人诉讼制度的视角看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完善 | 第36-40页 |
(一) 再次借鉴选定当事人诉讼制度的原因 | 第36-37页 |
(二) 从再次借鉴选定当事人诉讼制度的视角看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完善 | 第37-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