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葡萄不同部位中的白藜芦醇和葡萄素含量在生长期中的动态变化研究 | 第11-29页 |
1.1 引言 | 第11-13页 |
1.2 仪器与药品 | 第13页 |
1.2.1 仪器 | 第13页 |
1.2.2 试剂、样品 | 第13页 |
1.3 方法与结果 | 第13-16页 |
1.3.1 色谱条件 | 第13-14页 |
1.3.2 标准溶液 | 第14页 |
1.3.3 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考察 | 第14-16页 |
1.3.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16页 |
1.4 色谱条件的方法学考察 | 第16-29页 |
1.4.1 线性关系的考察 | 第16-17页 |
1.4.2 精密度考察 | 第17-18页 |
1.4.3 重现性考察 | 第18页 |
1.4.4 稳定性考察 | 第18页 |
1.4.5 加样回收试验 | 第18-19页 |
1.4.6 不同品种葡萄中白藜芦醇含量考察 | 第19-22页 |
1.4.7 红地球葡萄中白藜芦醇和葡萄素动态含量变化考察 | 第22-29页 |
第二章 葡萄藤中白藜芦醇和葡萄素提取工艺研究 | 第29-43页 |
2.1 引言 | 第29页 |
2.2 仪器与材料 | 第29-30页 |
2.2.1 仪器 | 第29-30页 |
2.2.2 试剂、样品 | 第30页 |
2.3 方法与结果 | 第30-39页 |
2.3.1 提取溶媒的考察 | 第30-31页 |
2.3.2 提取溶媒浓度的考察 | 第31-32页 |
2.3.3 提取时间的考察 | 第32-33页 |
2.3.4 提取温度的考察 | 第33-34页 |
2.3.5 提取溶媒用量的考察 | 第34-35页 |
2.3.6 正交试验优选提取工艺参数的考察 | 第35-38页 |
2.3.7 最佳提取工艺的重现性考察 | 第38-39页 |
2.4 浓缩温度考察 | 第39-40页 |
2.5 水沉水液用量考察 | 第40-41页 |
2.6 结果与讨论 | 第41-43页 |
第三章 葡萄藤中白藜芦醇和葡萄素的纯化工艺研究 | 第43-56页 |
3.1 仪器与材料 | 第43页 |
3.1.1 仪器 | 第43页 |
3.1.2 试剂、样品 | 第43页 |
3.2 大孔树脂分离纯化白藜芦醇和葡萄素的工艺研究 | 第43-50页 |
3.2.1 大孔吸附树脂的预处理 | 第43-44页 |
3.2.2 上样液的制备 | 第44页 |
3.2.3 不同类型树脂对白藜芦醇和葡萄素的静态吸附量考察 | 第44-45页 |
3.2.4 静态吸附-解吸试验 | 第45-47页 |
3.2.5 上样液质量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47-48页 |
3.2.6 上样液流速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48-49页 |
3.2.7 吸附柱径高比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49页 |
3.2.8 上样液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49-50页 |
3.3 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白藜芦醇和葡萄素的动态解吸性能 | 第50-54页 |
3.3.1 洗脱溶媒的确定 | 第50-51页 |
3.3.2 洗脱剂用量的考察 | 第51-52页 |
3.3.3 洗脱流速对解吸性能的影响 | 第52-53页 |
3.3.4 树脂使用次数的考察 | 第53-54页 |
3.3.5 树脂再生溶媒的考察 | 第54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录一 | 第6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附录二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