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5-16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6-17页 |
1.3 相关概念 | 第17-19页 |
1.3.1 绿色技术 | 第17-18页 |
1.3.2 技术溢出效应 | 第18页 |
1.3.3 技术吸收能力 | 第18页 |
1.3.4 效率与生产率 | 第18-19页 |
1.4 研究内容与主要创新点 | 第19-22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1.4.2 主要创新点 | 第21-22页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24-38页 |
2.1 知识溢出相关研究 | 第24-28页 |
2.1.1 知识溢出概念 | 第24-26页 |
2.1.2 吸收能力 | 第26-28页 |
2.2 绿色技术溢出相关研究 | 第28-31页 |
2.2.1 绿色技术内涵 | 第28-29页 |
2.2.2 绿色技术研究视角 | 第29-30页 |
2.2.3 国内外绿色技术溢出经验研究 | 第30-31页 |
2.3 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增长相关研究 | 第31-35页 |
2.3.1 绿色技术创新 | 第31-32页 |
2.3.2 绿色增长相关研究 | 第32-34页 |
2.3.3 绿色发展与绿色转型 | 第34-35页 |
2.4 绿色技术与碳排放相关研究 | 第35-36页 |
2.4.1 绿色技术对环境的影响 | 第35页 |
2.4.2 技术进步与节能减排分析 | 第35-36页 |
2.5 研究趋势与小结 | 第36-38页 |
第3章 我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度研究 | 第38-70页 |
3.1 引言 | 第38-40页 |
3.2 全要素生产率理论 | 第40-44页 |
3.2.1 传统全要素生产率理论 | 第40-43页 |
3.2.2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内涵 | 第43-44页 |
3.3 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理论模型 | 第44-50页 |
3.3.1 SBM-Undesirable模型 | 第44-47页 |
3.3.2 改进SBM-Undesirable模型及ML指数 | 第47-50页 |
3.4 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经验研究 | 第50-68页 |
3.4.1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 第51-53页 |
3.4.2 投入及产出要素权重测算 | 第53-56页 |
3.4.3 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分析 | 第56-6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4章 绿色技术溢出对工业绿色TFP影响研究 | 第70-103页 |
4.1 引言 | 第70-71页 |
4.2 绿色技术溢出理论分析 | 第71-76页 |
4.2.1 Smulders技术扩散模型 | 第71-73页 |
4.2.2 我国绿色技术扩散条件 | 第73-75页 |
4.2.3 技术存量对绿色技术扩散的影响 | 第75-76页 |
4.3 绿色技术溢出与工业绿色TFP实证分析 | 第76-92页 |
4.3.1 不均衡性分析 | 第76-80页 |
4.3.2 修正C-H模型构建 | 第80-83页 |
4.3.3 相关变量测算与说明 | 第83-84页 |
4.3.4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84-92页 |
4.4 绿色技术创新门槛效应研究 | 第92-101页 |
4.4.1 绿色技术创新收敛性研究 | 第92-93页 |
4.4.2 面板门槛模型构建 | 第93-95页 |
4.4.3 相关变量测算与说明 | 第95-96页 |
4.4.4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96-10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第5章 绿色技术溢出与工业CO2排放绩效关系研究 | 第103-130页 |
5.1 引言 | 第103-104页 |
5.2 工业CO2排放测算分析 | 第104-111页 |
5.2.1 理论基础与数据来源 | 第104-106页 |
5.2.2 工业CO2排放量及排放强度测算 | 第106-110页 |
5.2.3 工业CO2排放空间分析 | 第110-111页 |
5.3 脱钩评价分析 | 第111-114页 |
5.3.1 Tapio脱钩评价模型 | 第111-113页 |
5.3.2 脱钩评价实证分析 | 第113-114页 |
5.4 绿色技术溢出与工业CO_2排放绩效分析 | 第114-128页 |
5.4.1 面板VAR模型 | 第114-117页 |
5.4.2 实证模型构建 | 第117-118页 |
5.4.3 东部地区实证分析 | 第118-122页 |
5.4.4 中部地区实证分析 | 第122-126页 |
5.4.5 西部地区实证分析 | 第126-12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28-130页 |
第6章 绿色技术溢出与工业绿色转型绩效空间联动效应研究 | 第130-157页 |
6.1 引言 | 第130-131页 |
6.2 绿色技术空间溢出效应测算分析 | 第131-139页 |
6.2.1 凯尼尔斯空间溢出模型 | 第131-132页 |
6.2.2 修正凯尼尔斯模型构建 | 第132-137页 |
6.2.3 修正模型实证分析 | 第137-139页 |
6.3 空间联动分析模型构建 | 第139-146页 |
6.3.1 空间计量模型原理 | 第139-141页 |
6.3.2 相关变量测算与说明 | 第141-145页 |
6.3.3 实证模型构建 | 第145-146页 |
6.4 区域实证分析 | 第146-155页 |
6.4.1 空间权重矩阵设定 | 第146-147页 |
6.4.2 工业绿色转型绩效空间相关性检验 | 第147-150页 |
6.4.3 空间联动效应分析 | 第150-155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55-157页 |
第7章 我国工业绿色增长及转型政策启示 | 第157-164页 |
7.1 国外工业绿色转型实践经验 | 第157-159页 |
7.1.1 丹麦 | 第157-158页 |
7.1.2 德国鲁尔工业区 | 第158-159页 |
7.2 我国工业绿色增长及转型政策启示 | 第159-164页 |
7.2.1 建立环境污染与工业经济增长的反馈机制 | 第159-160页 |
7.2.2 借鉴国外经验,发挥发达国家绿色技术溢出效应 | 第160-161页 |
7.2.3 搭建绿色技术合作平台,推动区域绿色技术创新一体化 | 第161-162页 |
7.2.4 加强信息化建设,适度调整引资与贸易政策 | 第162-164页 |
结论 | 第164-168页 |
参考文献 | 第168-180页 |
附录 | 第180-1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第184-185页 |
致谢 | 第185-186页 |
作者简介 | 第1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