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1.4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2 主要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第14-18页 |
1.2.1 主要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2 存在问题 | 第17-18页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9-21页 |
第2章 公共服务理论及发展 | 第21-25页 |
2.1 公共服务定义 | 第21页 |
2.2 公共服务相关理论 | 第21-23页 |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1-22页 |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2-23页 |
2.2.3 治理理论 | 第23页 |
2.3 我国公共服务所处的阶段 | 第23-25页 |
第3章 PPP政策及基本运作模式 | 第25-37页 |
3.1 PPP概述 | 第25-28页 |
3.1.1 PPP模式定义 | 第25页 |
3.1.2 PPP模式分类 | 第25-26页 |
3.1.3 PPP模式优势 | 第26-27页 |
3.1.4 PPP模式发展现状 | 第27-28页 |
3.2 PPP出台的政策背景 | 第28页 |
3.3 PPP政策分析 | 第28-30页 |
3.3.1 政策共识点 | 第28-29页 |
3.3.2 政策分歧点 | 第29页 |
3.3.3 小结 | 第29-30页 |
3.4 PPP基本操作流程和要点 | 第30-37页 |
3.4.1 PPP基本操作流程 | 第30-31页 |
3.4.2 PPP基本交易结构 | 第31-32页 |
3.4.3 PPP基本实施要点 | 第32-37页 |
第4章 通州城北水网项目运作模式研究 | 第37-50页 |
4.1 项目背景 | 第37-38页 |
4.1.1 京津冀协同发展 | 第37页 |
4.1.2 北京城市副中心 | 第37-38页 |
4.1.3 通州区水务发展规划 | 第38页 |
4.2 项目构成 | 第38-40页 |
4.2.1 两带六片区 | 第38-40页 |
4.2.2 通州区城北水网项目 | 第40页 |
4.3 项目前期策划过程 | 第40-44页 |
4.3.1 项目策划方案 | 第40-41页 |
4.3.2 实施方案 | 第41-42页 |
4.3.3 竞争性磋商 | 第42-43页 |
4.3.4 小结 | 第43-44页 |
4.4 项目实施方案要点 | 第44-48页 |
4.4.1 项目实施机构 | 第44页 |
4.4.2 项目审批流程 | 第44-45页 |
4.4.3 项目回报机制 | 第45页 |
4.4.4 项目风险分配 | 第45-46页 |
4.4.5 项目合同体系 | 第46页 |
4.4.6 采购方式选择 | 第46-47页 |
4.4.7 投资结构确定 | 第47-48页 |
4.4.8 监管架构 | 第48页 |
4.4.9 项目设施所有权设定 | 第48页 |
4.5 项目运作特点 | 第48-50页 |
第5章 通州城北水网项目分析研究 | 第50-66页 |
5.1 全生命周期政府收益定量研究 | 第50-54页 |
5.1.1 基本公式和计算方法 | 第50-51页 |
5.1.2 基本假设条件 | 第51页 |
5.1.3 分析结果 | 第51-53页 |
5.1.4 小结 | 第53-54页 |
5.2 项目运作规范性研究 | 第54-55页 |
5.2.1 项目实施机构的选择 | 第54页 |
5.2.2 审批流程和PPP流程 | 第54-55页 |
5.2.3 项目实施方案编制的规范性 | 第55页 |
5.2.4 采购方式选择的规范性 | 第55页 |
5.3 项目运作创新性研究 | 第55-59页 |
5.3.1 审批机制创新 | 第55-56页 |
5.3.2 合同体系创新 | 第56页 |
5.3.3 竞争标的创新 | 第56-57页 |
5.3.4 回报机制创新 | 第57页 |
5.3.5 监管机制创新 | 第57-58页 |
5.3.6 公共安全风险防范创新 | 第58页 |
5.3.7 投资规模控制风险创新 | 第58-59页 |
5.4 项目运作模式优劣势研究 | 第59-62页 |
5.4.1 基本流程 | 第59-60页 |
5.4.2 PPP介入节点 | 第60页 |
5.4.3 交易结构设计 | 第60-61页 |
5.4.4 标的物体系设计 | 第61-62页 |
5.4.5 建设监管 | 第62页 |
5.4.6 运营监管 | 第62页 |
5.5 政府决策逻辑研究 | 第62-66页 |
5.5.1 坚持高点定位,强化规划引导 | 第63页 |
5.5.2 扩大引入社会资本规模,提高政府资金利用效率 | 第63页 |
5.5.3 明确市区两级政府责权 | 第63-64页 |
5.5.4 坚持总体目标要求,强化项目工期约束 | 第64-65页 |
5.5.5 合理优化项目集合,强化风险控制机制 | 第65页 |
5.5.6 小结 | 第65-6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6.1 结论与建议 | 第66页 |
6.2 论文主要贡献 | 第66-67页 |
6.3 未来研究的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