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银盗刷案例分析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案情及争议焦点 | 第9-13页 |
1.1 案情简介 | 第9-10页 |
1.2 案件争议焦点 | 第10-13页 |
1.2.1 如何认定欺诈性盗刷 | 第10页 |
1.2.2 银行是否适当履行了储蓄协议义务 | 第10-11页 |
1.2.3 如何分配当事人的举证责任 | 第11页 |
1.2.4 损失应如何分担 | 第11-13页 |
第二章 争议问题的法律分析 | 第13-24页 |
2.1 欺诈性盗刷存在与否 | 第13-16页 |
2.1.1 储户泄密的故意和过失 | 第14-15页 |
2.1.2 网银“盗刷”事实的真伪 | 第15-16页 |
2.2 储蓄协议中的格式条款 | 第16-19页 |
2.2.1 储蓄协议定性 | 第16页 |
2.2.2 格式条款效力认定 | 第16-17页 |
2.2.3 储蓄协议中双方义务 | 第17-18页 |
2.2.4 银行合理履行义务的判断 | 第18-19页 |
2.3 举证责任分配 | 第19-21页 |
2.3.1 合理分配举证责任 | 第19-20页 |
2.3.2 当事人各自举证责任范围 | 第20-21页 |
2.4 网银盗刷后的损失分担 | 第21-24页 |
2.4.1 损失分担依据 | 第21-22页 |
2.4.2 损失分担标准 | 第22-23页 |
2.4.3 确定损失分担范围 | 第23-24页 |
第三章 案件引发的法律思考和建议 | 第24-29页 |
3.1 规范银行法定义务 | 第24-25页 |
3.1.1 规制储蓄协议格式条款 | 第24-25页 |
3.1.2 加强银行安全保障义务 | 第25页 |
3.2 合理分配举证责任 | 第25-26页 |
3.2.1 分配总方针 | 第25页 |
3.2.2 具体分配办法 | 第25-26页 |
3.3 完善损失分担 | 第26-27页 |
3.3.1 建立损失分担机制 | 第26页 |
3.3.2 损失分担的类型化 | 第26-27页 |
3.4 增加纠纷解决途径 | 第27-29页 |
3.4.1 完善纠纷解决机制 | 第27页 |
3.4.2 规范裁判统一性 | 第27-29页 |
结语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致谢 | 第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