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玉米生长发育对光照强度的响应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缩略词表第14-15页
第一章 前言第15-28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5-17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7-25页
        1.2.1 我国玉米的种植分布现状第17-19页
        1.2.2 气象条件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第19-20页
        1.2.3 光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第20-22页
        1.2.4 种植密度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第22-25页
    1.3 问题的提出第25页
    1.4 研究思路第25-28页
        1.4.1 研究目的第25页
        1.4.2 研究内容第25-26页
        1.4.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26页
        1.4.4 技术路线第26-28页
第二章 不同生态区玉米种植密度与光辐射量的匹配关系第28-38页
    2.1 引言第28-29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9-32页
        2.2.1 试验设计第29-30页
        2.2.2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30-32页
        2.2.3 数据分析第32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2-36页
        2.3.1 种植密度与光辐射第32页
        2.3.2 最适LAI与光辐射第32-33页
        2.3.3 不同地区玉米产量和LAI对种植密度的响应第33-35页
        2.3.4 公式的验证第35-36页
    2.4 讨论第36-38页
第三章 气象条件对不同地区玉米最佳种植密度的影响第38-53页
    3.1 引言第38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8-41页
        3.2.1 试验设计第38-39页
        3.2.2 测试指标与方法第39-40页
        3.2.3 数据统计和分析第40-41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1-50页
        3.3.1 不同种植密度对作物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第41-44页
        3.3.2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第44-46页
        3.3.3 种植密度与最适叶面积指数第46-47页
        3.3.4 气象因子与产量的关系第47-50页
    3.4 讨论第50-53页
        3.4.1 玉米产量、干物质和叶面积指数第50-51页
        3.4.2 不同地点间最适叶面积指数第51-52页
        3.4.3 气候因子与玉米产量、干物质和叶面积的关系第52-53页
第四章 遮荫对玉米产量和干物质生产的影响第53-63页
    4.1 引言第53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53-54页
        4.2.1 试验设计第53-54页
        4.2.2 指标的测定第54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4-61页
        4.3.1 不同遮荫处理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第54-57页
        4.3.2 遮荫对玉米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第57-61页
    4.4 讨论第61-63页
        4.4.1 遮荫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第61-62页
        4.4.2 不同遮荫处理对玉米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第62-63页
第五章 遮荫对玉米群体光氮分布的影响第63-72页
    5.1 引言第63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63-64页
        5.2.1 试验设计第63页
        5.2.2 项目测定与方法第63-64页
        5.2.3 数据统计及分析第64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64-69页
        5.3.1 遮荫对玉米冠层LAI分布的影响第64-65页
        5.3.2 遮荫对玉米冠层光分布的影响第65-66页
        5.3.3 遮荫对玉米冠层比叶氮和籽粒氮浓度的影响第66-69页
    5.4 讨论第69-72页
第六章 遮荫对玉米穗位叶生理特性的影响第72-83页
    6.1 引言第72-73页
    6.2 试验设计与方法第73页
        6.2.1 试验设计第73页
        6.2.2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73页
        6.2.3 数据统计和分析第73页
    6.3 结果与分析第73-80页
        6.3.1 遮荫对玉米穗位叶净光合速率及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第73-75页
        6.3.2 遮荫对玉米穗位叶SOD活性的影响第75-77页
        6.3.3 遮荫对玉米穗位叶POD活性的影响第77-78页
        6.3.4 遮荫对玉米穗位叶CAT活性的影响第78-79页
        6.3.5 遮荫对玉米穗位叶MDA含量的影响第79-80页
        6.3.6 Pn与抗氧化酶活性间的相关性分析第80页
    6.4 讨论第80-83页
第七章 研究结论、创新点与展望第83-87页
    7.1 研究结论第83-85页
        7.1.1 光辐射与不同生态区玉米最佳种植密度的定量匹配关系第83页
        7.1.2 气象条件对不同地区玉米最佳种植密度的影响第83-84页
        7.1.3 遮荫对玉米产量和干物质生产的影响第84页
        7.1.4 遮荫对玉米冠层内光氮分布的影响第84-85页
        7.1.5 遮荫对玉米穗位叶生理特性的影响第85页
    7.2 创新点第85-86页
    7.3 研究展望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101页
致谢第101-102页
作者 简介第102-103页
导师评阅表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反式脂肪酸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功能影响及其诱导凋亡通路的研究
下一篇:钇、锆添加对V-4Cr-4Ti合金微观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