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背景及依据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6页 |
1.4 研究意义及创新处 | 第16-18页 |
2 基本概念界定及基本理论 | 第18-26页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8-21页 |
2.1.1 新农村建设 | 第18页 |
2.1.2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 第18-20页 |
2.1.3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 第20-21页 |
2.2 基本理论 | 第21-26页 |
2.2.1 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村建设的探索 | 第21页 |
2.2.2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保障理论的探索 | 第21-23页 |
2.2.3 马克思主义关于和谐社会的探索 | 第23页 |
2.2.4 马克思主义关于公平正义问题的探索 | 第23-26页 |
3 河南省农村基本情况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发展历程 | 第26-30页 |
3.1 河南省农村基本情况 | 第26-27页 |
3.1.1 河南省农村贫困人口众多 | 第26页 |
3.1.2 河南省农村土地保障功能弱化 | 第26-27页 |
3.2 河南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发展历程 | 第27-30页 |
3.2.1 以家庭保障为主体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1949—1956 年) | 第27页 |
3.2.2 以集体保障为主体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1956—1978 年) | 第27-28页 |
3.2.3 以土地、家庭为依托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1978—2005 年) | 第28页 |
3.2.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2005 年至今) | 第28-30页 |
4 河南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主要成就、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0-36页 |
4.1 河南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主要成就 | 第30-32页 |
4.1.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覆盖 | 第30-31页 |
4.1.2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逐步完善 | 第31页 |
4.1.3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 | 第31-32页 |
4.2 河南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存在问题 | 第32-34页 |
4.2.1 农村社会保障发展不平衡、水平低、覆盖面窄 | 第32-33页 |
4.2.2 农村社会保障投入资金不足 | 第33页 |
4.2.3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运行缺乏规范科学的监督管理 | 第33-34页 |
4.2.4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 | 第34页 |
4.3 河南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4-36页 |
4.3.1 外部原因——城乡二元结构 | 第34页 |
4.3.2 内部原因——农民观念落后 | 第34-36页 |
5 国内外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经验借鉴 | 第36-42页 |
5.1 发达国家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经验借鉴 | 第36-38页 |
5.1.1 德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经验借鉴 | 第36-37页 |
5.1.2 日本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经验借鉴 | 第37-38页 |
5.1.3 美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经验借鉴 | 第38页 |
5.2 国内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经验借鉴 | 第38-40页 |
5.2.1 北京市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经验借鉴 | 第38-39页 |
5.2.2 上海市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经验借鉴 | 第39-40页 |
5.2.3 深圳市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经验借鉴 | 第40页 |
5.3 国内外经验对河南省启示 | 第40-42页 |
6 河南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构建路径及作用 | 第42-48页 |
6.1 河南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 第42-43页 |
6.1.1 全省覆盖原则 | 第42页 |
6.1.2 公平待遇、重点倾斜原则 | 第42页 |
6.1.3 综合保障原则 | 第42-43页 |
6.2 河南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构建路径 | 第43-46页 |
6.2.1 制度保障路径 | 第43页 |
6.2.2 监督管理路径 | 第43-44页 |
6.2.3 财政保障路径 | 第44-45页 |
6.2.4 法律法规路径 | 第45-46页 |
6.3 河南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对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作用 | 第46-48页 |
7 结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清单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