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特殊分区规划论文

绵阳市铁牛广场规划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11-22页
    1.1 起源第11-12页
        1.1.1 绵阳的位置第11页
        1.1.2 行政区划第11-12页
        1.1.3 铁牛广场的位置简述第12页
    1.2 历史沿革第12-16页
        1.2.1 西汉初年的涪县第12-13页
        1.2.2 隋代的绵州第13页
        1.2.3 州治的取消与绵阳县的成立第13页
        1.2.4 绵阳专区到绵阳市第13页
        1.2.5 铁牛广场的区位及修建第13-14页
        1.2.6 从铁牛街到铁牛广场第14-15页
        1.2.7 泗王庙与铁牛广场的组成第15页
        1.2.8 大禹治水与泗王镇江第15-16页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第16-18页
        1.3.1 国内外研究的趋势和现状简介第16-17页
        1.3.2 国内的研究与现状分析第17-18页
        1.3.3 国外的研究与现状分析第18页
    1.4 选题目的和意义第18-19页
        1.4.1 选题的目的第18-19页
        1.4.2 选题的意义第19页
    1.5 文章组成第19-20页
    1.6 文章结构第20-22页
2 概念及相关理论综述第22-30页
    2.1 文中出现的重要概念第22-25页
        2.1.1 广场的概念第22页
        2.1.2 景观都市主义第22-23页
        2.1.3 城市环境设施的概念第23-24页
        2.1.4 场所的概念第24页
        2.1.5 二十一世纪慢行道第24-25页
    2.2 文中出现相关理论第25-30页
        2.2.1“景观都市主义”的出现第25页
        2.2.2 基础设施与景观都市主义第25-26页
        2.2.3 城市环境设施的功能第26-27页
        2.2.4 场所设计应该遵循哪些原则第27页
        2.2.5 现代设计的批量化第27页
        2.2.6 城市环境设施的设计原则第27-28页
        2.2.7 规划慢行道应注意的事项第28-29页
        2.2.8 路基、基层和面层第29-30页
3 国内外案例分析研究与问题分析第30-40页
    3.1 国外案例第30-33页
        3.1.1 伦敦伍尔维奇广场第30-31页
        3.1.2 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广场第31-33页
    3.2 国内案例第33-37页
        3.2.1 都江堰水文化广场第33-35页
        3.2.2 中山岐江公园第35-36页
        3.2.3 成都浣花溪诗歌大道第36-37页
    3.3 现状与问题第37-40页
        3.3.1 铁牛广场的现状分析第37-38页
            3.3.1.1 布局现状第37页
            3.3.1.2 布局优点第37-38页
        3.3.2 铁牛广场的问题分析第38-40页
            3.3.2.1 公共空间未得到充分利用第38页
            3.3.2.2 轴对称设计的单调第38页
            3.3.2.3 绿化面积太小导致遮阳不足第38-40页
4 解决对策第40-63页
    4.1 从城市政府角度出发的必要性分析第40-45页
        4.1.1 需要优化的方面第40-43页
            4.1.1.1 对空间进行合理分区第41页
            4.1.1.2 扩大绿化面积适当地打破轴对称布局第41-43页
        4.1.2 规划对策的探究第43-45页
            4.1.2.1 设置慢行道与绿化第43页
            4.1.2.2 景观都市主义与环境设施的对应第43-44页
            4.1.2.3 反映文化的李白诗歌第44-45页
    4.2 生态可持续第45-49页
        4.2.1 周边环境简述第45页
        4.2.2 地貌特征与水文、气候、风向第45-47页
            4.2.2.1 地貌特征简述第45页
            4.2.2.2 水文第45-46页
            4.2.2.3 气候与风向第46-47页
        4.2.3 植物小品的配置第47-49页
        4.2.4 定期维护与翻修泗王庙第49页
    4.3 空间第49-51页
        4.3.1 设置各种分区丰富广场公共空间第49-50页
        4.3.2 利用慢行道整合各区第50-51页
    4.4 功能第51-54页
        4.4.1 慢行道与使用者第51-52页
        4.4.2 城市基础设施的历史第52-53页
        4.4.3 设置公共设施的重要性第53-54页
    4.5 审美(诗歌大道、慢行道、公共设施的外观)第54-63页
        4.5.1 公共设施的设计(以座椅、过渡区域、喷泉为例)第54-55页
            4.5.1.1 公共设施设计的缺陷第54页
            4.5.1.2“角度椅”的实验的反思第54-55页
        4.5.2 公共座椅的设计第55-57页
        4.5.3 过渡区域的设计第57-59页
        4.5.4 旱地喷泉与阶梯的设计第59-61页
        4.5.5 李白诗句与铺装的结合第61-63页
5 结论第63-64页
    5.1 总结第63页
    5.2 展望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5页
致谢第65-66页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锈钢筋—碳素钢筋混合配筋混凝土结构性能研究
下一篇:4mm虹吸管高扬程虹吸流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