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分析研究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发展动态 | 第12-16页 |
1.2.1 水文地球化学 | 第12-15页 |
1.2.2 地下水管理信息软件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二章 肥城市基本概况 | 第19-25页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9-22页 |
2.1.1 地形地貌 | 第19-20页 |
2.1.2 土壤植被 | 第20-21页 |
2.1.3 水文气象 | 第21-22页 |
2.1.4 河流水系 | 第22页 |
2.2 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 第22-23页 |
2.3 肥城市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基于肥城市地下水信息的数据挖掘 | 第25-33页 |
3.1 HGA简介 | 第25页 |
3.2 系统主要模块构成 | 第25-26页 |
3.3 数据库结构及管理 | 第26-27页 |
3.3.1 数据库结构 | 第26-27页 |
3.3.2 导入方法 | 第27页 |
3.3.3 数据分类及保存 | 第27页 |
3.4 基于肥城市地下水信息的数据挖掘 | 第27-33页 |
第四章 地下水质量评价 | 第33-39页 |
4.1 地下水化学成分可靠性验证 | 第33-35页 |
4.2 单指标评价法 | 第35-36页 |
4.3 综合指标评价法 | 第36-38页 |
4.4 本章小节 | 第38-39页 |
第五章 肥城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变化规律 | 第39-51页 |
5.1 水化学类型变化趋势分析 | 第39-42页 |
5.2 地下水质动态变化分析 | 第42-46页 |
5.2.1 工业区主要水化学成分变化 | 第42-44页 |
5.2.2 沿径流途径的水化学成分变化 | 第44-46页 |
5.3 肥城市地下水化学成分空间分布规律 | 第46-4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六章 肥城市地下水水化学形成机制 | 第51-61页 |
6.1 地下水化学成分形成机制 | 第51-56页 |
6.1.1 Gibbs图 | 第51-52页 |
6.1.2 溶滤作用 | 第52-55页 |
6.1.3 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 | 第55-56页 |
6.2 地下水主要成分的相关关系 | 第56-58页 |
6.3 人类活动对地下水溶解组分的影响 | 第58-59页 |
6.4 本章小节 | 第59-6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7.1 结论 | 第61-62页 |
7.2 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附录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