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简评 | 第16-17页 |
1.3 本文研究的框架 | 第17-19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3.4 技术路线图 | 第18-19页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2页 |
1.4.1 地质灾害 | 第19-20页 |
1.4.2 地质灾害风险 | 第20-21页 |
1.4.3 地质灾害保险 | 第21页 |
1.4.4 保险意愿 | 第21-22页 |
1.5 研究不足与创新之处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地质灾害保险市场供给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23-29页 |
2.1 我国保险业基本态势介绍 | 第23-24页 |
2.2 灾害保险的市场供给主体 | 第24-25页 |
2.3 我国地质灾害保险市场供给的对比分析 | 第25-28页 |
2.3.1 纵向比较——国内地质灾害保险市场供给情况 | 第25-27页 |
2.3.2 横向比较——国内外保险市场供给情况 | 第27-28页 |
2.4 我国地质灾害保险市场供给存在的问题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居民地质灾害保险意愿影响因素分析与模型构建 | 第29-39页 |
3.1 理论依据 | 第29-31页 |
3.1.1 风险管理理论 | 第29页 |
3.1.2 市场增进理论 | 第29-30页 |
3.1.3 保险需求理论 | 第30-31页 |
3.1.4 参照群体理论 | 第31页 |
3.2 居民地质灾害保险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36页 |
3.2.1 风险认知与投保意愿 | 第32页 |
3.2.2 感知风险与投保意愿 | 第32-33页 |
3.2.3 感知价值与投保意愿 | 第33页 |
3.2.4 参照群体影响与投保意愿 | 第33-34页 |
3.2.5 政府行为影响与投保意愿 | 第34-36页 |
3.2.6 居民基本特征与投保意愿 | 第36页 |
3.3 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 | 第36-39页 |
3.3.1 模型构建 | 第36-37页 |
3.3.2 研究假设 | 第37-39页 |
第四章 居民地质灾害保险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兰州市社区居民为例 | 第39-55页 |
4.1 数据来源、样本描述及问卷设计 | 第39-46页 |
4.1.1 数据来源 | 第39-41页 |
4.1.2 兰州社区描述性统计 | 第41-42页 |
4.1.3 问卷设计 | 第42-46页 |
4.2 居民地质灾害保险意愿影响因素的数据分析和模型检验 | 第46-55页 |
4.2.1 问卷信度分析 | 第46-47页 |
4.2.2 问卷效度分析 | 第47-48页 |
4.2.3 研究假设检验 | 第48-55页 |
第五章 培育和发展我国地质灾害保险市场的建议 | 第55-61页 |
5.1 培育和发展我国地质灾害保险市场的政策建议 | 第55-58页 |
5.1.1 防患于未然,加强地质灾害风险的监测与评估 | 第55页 |
5.1.2 精准防治,因级施策,完善地质灾害治理体系 | 第55-56页 |
5.1.3 加强减灾型社区建设,注重灾害保险重要性宣传 | 第56页 |
5.1.4 强制保险与自愿保险相结合,试行政策性地质灾害保险 | 第56-57页 |
5.1.5 与资本市场相结合,逐步实施保险风险证券化 | 第57页 |
5.1.6 建立与完善地质灾害保险制度 | 第57页 |
5.1.7 实行地质灾害保险补贴与巨灾兜底 | 第57-58页 |
5.2 探索政府主导的新型地质灾害风险分级管理模式 | 第58-61页 |
5.2.1 新型地质灾害风险分级管理模式中的政府角色 | 第58-59页 |
5.2.2 我国新型地质灾害风险分级管理模式的构想框架 | 第59-6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6.1 结论 | 第61页 |
6.2 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附录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