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3-5页 |
|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变量注释表 | 第19-20页 |
| 1 绪论 | 第20-29页 |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20-2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1-26页 |
| 1.3 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 1.4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 2 矿区概况 | 第29-38页 |
| 2.1 张小楼矿区概况 | 第29-30页 |
| 2.2 地质采矿条件 | 第30-31页 |
| 2.3 地表移动观测站情况 | 第31-36页 |
| 2.4 井区工作面开采概况 | 第36-37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3 千米深井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实测研究 | 第38-63页 |
| 3.1 观测成果的计算 | 第38-39页 |
| 3.2 张小楼矿井深部开采地表移动规律分析 | 第39-51页 |
| 3.3 地表移动概率积分法参数分析 | 第51-61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 4 千米深井条带开采合理采留宽的理论分析 | 第63-71页 |
| 4.1 条带开采地表下沉影响因素分析 | 第63-64页 |
| 4.2 千米深井条带开采留宽的确定 | 第64-69页 |
| 4.3 千米深井条带开采采宽的确定 | 第69-70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5 千米深井条带开采数值模拟研究 | 第71-88页 |
| 5.1FLAC~(3D)程序简介 | 第71页 |
| 5.2 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71-74页 |
| 5.3 千米深井条带开采数值模拟研究 | 第74-83页 |
| 5.4 千米深部多煤层开采条带空间位置数值模拟研究 | 第83-86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 6 工程应用 | 第88-98页 |
| 6.1 研究区概述 | 第88-89页 |
| 6.2 工作面开采设计 | 第89-90页 |
| 6.3 地表开采沉陷预计 | 第90-96页 |
| 6.4 工作面采动影响分析 | 第96-97页 |
| 6.5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 7 主要结论及展望 | 第98-100页 |
| 7.1 结论 | 第98-99页 |
| 7.2 不足与展望 | 第99-10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0-105页 |
| 作者简历 | 第105-107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