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地基基础论文--地基和基础的理论和计算论文

桩—土模量比对复合地基承载性能的影响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复合地基概念及分类第11-12页
    1.3 研究现状第12-15页
        1.3.1 桩土共同作用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2 桩土模量比研究现状第14-15页
    1.4 复合地基发展及展望第15-16页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6-18页
        1.5.1 研究内容第16页
        1.5.2 技术路线第16-18页
第2章 CFG桩复合地基作用机理第18-29页
    2.1 CFG桩复合地基概述第18-19页
    2.2 CFG桩复合地基工作机理分析第19-23页
        2.2.1 CFG桩复合地基基本工作性状第19-21页
        2.2.2 加固机理第21-23页
    2.3 CFG桩复合地基相关设计计算第23-28页
        2.3.1 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第23-24页
        2.3.2 复合地基变形计算第24-26页
        2.3.3 复合地基相关参数计算第26-28页
    2.4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及应力比监测第29-42页
    3.1 工程概况第29-31页
    3.2 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第31-33页
        3.2.1 仪器介绍第31-32页
        3.2.2 试验方法第32页
        3.2.3 试验要点第32-33页
    3.3 桩土应力比试验第33-36页
        3.3.1 试验目的和内容第33页
        3.3.2 试验仪器简介第33页
        3.3.3 试验布置方案第33-36页
    3.4 试验结果整理分析第36-40页
    3.5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4章 CFG桩复合地基沉降变形数值模拟第42-52页
    4.1 FLAC3D软件介绍第42-47页
        4.1.1 FLAC3D软件的计算原理第42-43页
        4.1.2 FLAC3D计算过程第43页
        4.1.3 FLAC3D的应用范围第43-44页
        4.1.4 本构模型的选择第44-45页
        4.1.5 接触面理论第45-47页
    4.2 数值模型的建立第47-49页
        4.2.1 假设条件第47页
        4.2.2 计算模型及范围第47-48页
        4.2.3 边界条件设定第48页
        4.2.4 模拟参数的选取第48-49页
    4.3 工程原始数据模拟结果第49-51页
    4.4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5章 模拟结果对比分析与模型验证第52-62页
    5.1 实测数据与模拟结果对比第52-53页
    5.2 对比结果分析第53-54页
    5.3 影响因素分析第54-60页
        5.3.1 桩间土模量的影响第54-55页
        5.3.2 桩身模量的影响第55-57页
        5.3.3 桩长的影响第57-59页
        5.3.4 桩径的影响第59-60页
    5.4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结论与展望第62-64页
    结论第62-63页
    展望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致谢第67-68页
作者简介第68-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氨基酸在生物活性炭砂滤池的变化规律及微生物特征研究
下一篇:富含砖粒的钢筋混凝土梁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