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3页 |
1.1 工程机械智能化的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1.1 工程机械智能化研究的必要性 | 第9-10页 |
1.1.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1.3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1.4 智能化工程机械研究的现状分析 | 第13页 |
1.2 多智能主体技术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第13-18页 |
1.2.1 多智能主体研究的发展 | 第13-15页 |
1.2.2 多智能主体研究的现状 | 第15-18页 |
1.3 混杂控制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第18-20页 |
1.3.1 混杂控制研究的起源 | 第18-19页 |
1.3.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4 论文的工作和内容安排 | 第20-23页 |
第二章 工程机械机群多智能主体系统体系结构 | 第23-35页 |
2.1 前言 | 第23页 |
2.2 多智能主体系统简介 | 第23-26页 |
2.2.1 主体的产生及其概念 | 第23-25页 |
2.2.2 多主体系统 | 第25-26页 |
2.3 基于多智能主体的混杂分层式机群系统结构 | 第26-31页 |
2.3.1 系统应用环境 | 第26页 |
2.3.2 机群系统中的多智能主体系统结构 | 第26-29页 |
2.3.3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 第29-31页 |
2.4 筑路机械机群智能化系统实现的关键问题 | 第31-33页 |
2.4.1 多智能主体机群系统的实现 | 第31-33页 |
2.4.2 各单机智能主体的实现 | 第33页 |
2.5 基于多智能主体的机群智能化技术的实施路线 | 第33-35页 |
第三章 蚁群算法在工程机械机群多主体优化调度系统中的应用 | 第35-43页 |
3.1 前言 | 第35页 |
3.2 蚁群算法的产生及其描述 | 第35-36页 |
3.2.1 蚁群算法的产生 | 第35-36页 |
3.2.2 算法描述 | 第36页 |
3.3 基于MAS 的路面施工机群动态调度模型 | 第36-38页 |
3.3.1 MAS 介绍 | 第36-37页 |
3.3.2 机群施工动态调度的MAS 模型 | 第37-38页 |
3.3.3 机群施工过程的物料供应链 | 第38页 |
3.4 蚁群算法在路面施工动态调度中的应用 | 第38-43页 |
3.4.1 基于蚁群算法的物料供应需求关系模型 | 第38-39页 |
3.4.2 仿真算例介绍 | 第39-40页 |
3.4.3 结果与分析 | 第40-43页 |
第四章 动态队列法优化级混杂控制算法在机群调度中的应用 | 第43-54页 |
4.1 前言 | 第43页 |
4.2 目前施工工艺描述与存在的问题 | 第43-44页 |
4.2.1 施工工艺描述 | 第43-44页 |
4.2.2 存在的问题 | 第44页 |
4.3 沥青混合料供应的混杂控制方案 | 第44-47页 |
4.3.1 混杂控制系统 | 第44-45页 |
4.3.2 沥青混合料供应的混杂特性 | 第45页 |
4.3.3 沥青混合料供应的混杂控制方法分析 | 第45-46页 |
4.3.4 阈值a、b 的确定 | 第46-47页 |
4.4 自卸车的调配方案 | 第47-54页 |
4.4.1 施工机群的MAS 模型 | 第47-48页 |
4.4.2 队列法动态调度 | 第48-50页 |
4.4.3 队列法调度的ACL 实现 | 第50-54页 |
第五章 工程机械机群系统仿真研究 | 第54-69页 |
5.1 前言 | 第54页 |
5.2 机群仿真系统构建 | 第54-62页 |
5.2.1 工程背景及主体描述 | 第54-56页 |
5.2.2 仿真系统基本内核算法 | 第56-59页 |
5.2.3 通讯同步机制仿真设计 | 第59-60页 |
5.2.4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60-62页 |
5.3 供应主体行使速度PID 控制策略与仿真 | 第62-64页 |
5.3.1 供应主体分级速度控制模式 | 第62-64页 |
5.3.2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64页 |
5.4 筑路机械智能混杂控制动态仿真系统的初步实现 | 第64-69页 |
5.4.1 动态仿真系统可视化初步 | 第64-68页 |
5.4.2 系统模块扩展接口 | 第68-6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80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