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利用ENU诱变产生Pax6基因突变小鼠疾病模型 | 第17-29页 |
一 前言 | 第17-18页 |
二 材料和方法 | 第18-23页 |
三 实验结果 | 第23-26页 |
3.1 诱变繁殖的结果 | 第23-24页 |
3.2.Pax6突变小鼠品系的建立 | 第24-25页 |
3.3 突变基因的鉴定 | 第25页 |
3.4 Western blot结果 | 第25-26页 |
四 讨论 | 第26页 |
五 小结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29页 |
第二部分 Pax6基因突变小鼠血糖异常表型分析 | 第29-46页 |
一 前言 | 第29-30页 |
二 材料和方法 | 第30-34页 |
三 实验结果 | 第34-42页 |
3.1 小鼠基础代谢指标检测 | 第34-35页 |
3.2 胰岛形态学观察 | 第35-38页 |
3.3 分离胰岛形态观察 | 第38-39页 |
3.4 葡萄糖耐受实验 | 第39-40页 |
3.5 胰岛素耐受实验 | 第40-41页 |
3.6 血液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检测 | 第41-42页 |
四 讨论 | 第42页 |
五 小结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第三部分 Pax6调控糖代谢作用机制的研究 | 第46-66页 |
一 前言 | 第46-48页 |
二 材料和方法 | 第48-52页 |
三 实验结果 | 第52-57页 |
3.1 实时荧光定量RT-PCR结果 | 第52-54页 |
3.2 PC1、PC2 Western Blot结果 | 第54页 |
3.3 染色体免疫共沉淀结果 | 第54-55页 |
3.4 荧光素酶实验 | 第55页 |
3.5 Western Blot检测胰岛中SOX2的表达 | 第55-56页 |
3.6 下丘脑中ACTH和α-MSH含量 | 第56-57页 |
四 讨论 | 第57-59页 |
五 小结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第四部分 Pax6对小肠GLP-1调控机制研究 | 第66-76页 |
一 前言 | 第66页 |
二 材料和方法 | 第66-69页 |
三 实验结果 | 第69-72页 |
3.1 GLP-1 mRNA半定量RT-PCR结果 | 第69-70页 |
3.2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分析小肠中Glp-1的表达量 | 第70-71页 |
3.3 荧光素酶实验 | 第71页 |
3.4 短期摄食实验 | 第71-72页 |
四 讨论 | 第72-73页 |
五 小结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综述一 转录因子Pax6研究进展 | 第77-95页 |
一 Pax6的基因家族及其结构特点 | 第77-79页 |
二 Pax6的组织分布 | 第79页 |
三 pax6的生物学作用 | 第79-88页 |
3.1 Pax6在眼睛发育中的作用 | 第79-80页 |
3.2 Pax6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中的作用 | 第80-83页 |
3.3 Pax6对激素分泌的调节作用 | 第83-84页 |
3.4 Pax6对细胞粘附分子的调控 | 第84-85页 |
3.5 Pax6在细胞-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 第85-86页 |
3.6 Pax6与细胞增生 | 第86-88页 |
四 结论和展望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5页 |
综述二 PC1/3、PC2在糖代谢相关激素成熟过程中的协同作用 | 第95-104页 |
一 PC1/3、PC2的形成 | 第96页 |
二 PC1/3和PC2在胰岛分泌细胞激素成熟中的作用 | 第96-97页 |
三 PC1/3在GLP-1成熟中的作用 | 第97-98页 |
四 PC1/3、PC2在POMC成熟过程中的作用 | 第98-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4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104-105页 |
致谢 | 第105-106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