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经济作物病虫害论文--棉病虫害论文

棉花不同外源基因抗虫性及对杂种优势的影响研究

中文摘要第5-7页
1 引言第7-9页
2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9-17页
    2.1 不同外源抗虫基因棉花抗棉铃虫效果研究第9-10页
        2.1.1 试验材料第9页
        2.1.2 试验方法第9页
        2.1.3 测定方法第9-10页
    2.2 棉酚对转基因棉抗棉铃虫性的影响第10-11页
        2.2.1 试验材料第10页
        2.2.2 试验方法第10页
        2.2.3 测定方法第10-11页
    2.3 Bt毒蛋白表达的时空动态研究第11-14页
        2.3.1 测定材料第12页
        2.3.2 试验方法第12页
        2.3.3 测定方法第12-14页
    2.4 外源抗虫基因对棉花农艺性状和杂种优势影响的研究第14-15页
        2.4.1 试验材料第14-15页
        2.4.2 试验方法第15页
        2.4.3 分析方法第15页
    2.5 田间试验设计第15-17页
        2.5.1 试验材料第15-16页
        2.5.2 田间设计第16-1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17-37页
    3.1 转基因棉及其杂交后代的抗棉铃虫效果研究第17-30页
        3.1.1 转基因棉及其杂交F_1代抗棉铃虫室内生测结果第17-24页
            3.1.1.1 转基因棉抗棉铃虫室内生测结果第17-20页
            3.1.1.2 转基因棉杂交F_1代抗棉铃虫室内生测结果第20-22页
            3.1.1.3 棉酚对转基因棉抗棉铃虫性的影响第22-24页
            3.1.1.4 小结第24页
        3.1.2 转基因棉及其杂交F_1代Bt毒蛋白含量变化第24-28页
            3.1.2.1 转基因棉Bt毒蛋白含量的时空动态第24-27页
            3.1.2.2 转基因棉杂交F_1代Bt毒蛋白含量的时空动态第27-28页
            3.1.2.3 转基因棉及相应杂交F_1代Bt毒蛋白含量与抗虫性的关系第28页
            3.1.2.4 小结第28页
        3.1.3 转基因棉及其杂交F_1代棉酚含量变化第28-30页
    3.2 外源抗虫基因对受体亲本主要性状的影响第30-33页
        3.2.1 对农艺性状的影响第30页
        3.2.2 对产量性状的影响第30-31页
        3.2.3 对纤维品质的影响第31页
        3.2.4 对苗期生长势的影响第31-32页
        3.2.5 小结第32-33页
    3.3 外源抗虫基因对杂种F_1代主要性状的影响第33-37页
        3.3.1 对农艺性状的影响第33页
        3.3.2 对产量性状的影响第33-34页
        3.3.3 对纤维品质的影响第34-36页
        3.3.4 对苗期生长势的影响第36页
        3.3.5 小结第36-37页
4 讨论第37-40页
    4.1 转基因棉及其杂交棉F_1代抗棉铃虫时空动态变化第37页
    4.2 转基因棉及其杂交棉F_1代Bt毒蛋白含量变化第37-38页
    4.3 转基因棉及其杂交棉F_1代棉酚含量变化第38页
    4.4 外源抗虫基因对受体亲本主要性状的影响第38-39页
    4.5 外源抗虫基因对杂种F_1代主要性状的影响第39页
    4.6 转基因抗虫棉杂种优势利用第39-40页
英文摘要第40页
参考文献第43-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两种捕食线虫性真菌菌株的生物特性极其比较
下一篇:亚热带地区冷季型草坪卷生产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