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魏北齐单体菩萨头冠初步研究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绪论 | 第11-19页 |
第一节 研究对象与范围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2-14页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一、有关山东地区出土造像的研究 | 第14-15页 |
二、有关邺城地区出土造像的研究 | 第15-16页 |
三、山西沁县南涅水出土造像的研究 | 第16页 |
四、有关菩萨头冠的专门性研究 | 第16-18页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19页 |
第一章 山东青州地区单体菩萨头冠 | 第19-46页 |
第一节 青齐地区菩萨头冠的类型分析 | 第19-30页 |
一、石菩萨造像 | 第19-27页 |
二、素烧白陶菩萨像 | 第27-29页 |
三、鎏金铜菩萨像 | 第29-30页 |
第二节 青齐地区菩萨头冠的发展脉络 | 第30-34页 |
一、北魏中晚期至东魏前期 | 第31-32页 |
二、东魏中晚期-北齐末年 | 第32-34页 |
第三节 有关青齐地区菩萨头冠的几个问题的探讨 | 第34-46页 |
一、青齐各地区菩萨头冠特点 | 第35-36页 |
二、与四川地区出土南朝菩萨像造像比较 | 第36-39页 |
三、世俗艺术的影响 | 第39-42页 |
四、青齐地区的佛教文化传播路线 | 第42-44页 |
五、问题再思 | 第44-46页 |
第二章 河北地区单体菩萨头冠 | 第46-69页 |
第一节 邺城地区 | 第46-54页 |
一、邺城地区单体菩萨头冠的分类 | 第46-53页 |
二、邺城遗址北朝石造像分期与菩萨头冠特点 | 第53-54页 |
第二节 曲阳修德寺 | 第54-66页 |
一、北魏后期到东魏前期 | 第55-57页 |
二、东魏后期-北齐前期 | 第57-60页 |
三、北齐中后期-隋代 | 第60-65页 |
四、冠的类型分析 | 第65-66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66-69页 |
第三章 山西沁县南涅水单体菩萨头冠 | 第69-87页 |
第一节 南涅水石刻馆调查说明 | 第69-70页 |
第二节 风格与样式 | 第70-77页 |
一、四面造像石 | 第71-75页 |
二、单体造像 | 第75-77页 |
第三节 南涅水石刻馆菩萨头冠的年代分期 | 第77-80页 |
第四节 菩萨头冠的类型对比分析 | 第80-85页 |
一、单件像 | 第84页 |
二、造像碑 | 第84-85页 |
三、四面造像塔 | 第85页 |
第五节 小结 | 第85-87页 |
第四章 山东、河北、山西地区单体菩萨的造像关系 | 第87-108页 |
第一节 风格样式的异同 | 第87-93页 |
一、头冠的类型样式分析 | 第87-90页 |
二、纹样分析 | 第90-92页 |
三、材质 | 第92-93页 |
第二节 历史背景与地理位置 | 第93-95页 |
第三节 与石窟寺菩萨造像头冠样式的比较 | 第95-105页 |
一、麦积山石窟 | 第95-98页 |
二、云冈石窟 | 第98-100页 |
三、龙门石窟 | 第100-103页 |
四、巩县石窟 | 第103-105页 |
五、响堂山石窟 | 第105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105-108页 |
结语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7-118页 |
致谢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