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3页 |
1.1.1 我国水污染现状 | 第9-12页 |
1.1.2 制药废水的分类及特点 | 第12-13页 |
1.2 制药废水预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1.2.1 物化法 | 第13-15页 |
1.2.2 化学法 | 第15-18页 |
1.2.3 组合工艺法 | 第18-20页 |
1.3 铁碳微电解和 Fenton 法理论基础 | 第20-25页 |
1.3.1 铁碳微电解工艺污染物去除机理 | 第20-21页 |
1.3.2 铁碳微电解工艺影响因素 | 第21-22页 |
1.3.3 Fenton 氧化法机理 | 第22-23页 |
1.3.4 Fenton 氧化法影响因素 | 第23-25页 |
1.4 课题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25-26页 |
1.4.1 课题研究目的 | 第25页 |
1.4.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2 实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 第27-29页 |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7页 |
2.2 实验用水水质 | 第27-28页 |
2.3 分析项目与测定方法 | 第28-29页 |
3 铁碳微电解预处理制药废水实验研究 | 第29-41页 |
3.1 实验方法 | 第29-30页 |
3.2 单因素实验 | 第30-35页 |
3.2.1 铁碳比对微电解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30-31页 |
3.2.2 铁碳投加量对微电解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3 反应时间对微电解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32-34页 |
3.2.4 pH 值对微电解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34-35页 |
3.3 正交实验 | 第35-39页 |
3.3.1 正交实验的直观分析 | 第35-37页 |
3.3.2 正交实验的方差分析 | 第37-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4 Fenton 法预处理制药废水实验研究 | 第41-51页 |
4.1 实验方法 | 第41页 |
4.2 单因素实验 | 第41-46页 |
4.2.1 废水 pH 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41-42页 |
4.2.2 H_2O_2/Fe~(2+)比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42-44页 |
4.2.3 H_2O_2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44-45页 |
4.2.4 氧化反应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45-46页 |
4.3 正交实验 | 第46-50页 |
4.3.1 正交实验的直观分析 | 第47-49页 |
4.3.2 正交实验的方差分析 | 第49-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5 铁碳微电解-Fenton 法联合预处理制药废水实验研究 | 第51-55页 |
5.1 联合工艺实验 | 第51-54页 |
5.1.1 30%H_2O_2投加量对联合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51-52页 |
5.1.2 pH 值对联合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52-53页 |
5.1.3 反应时间对联合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53-54页 |
5.2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6 铁碳微电解-Fenton 法预处理制药废水动力学研究 | 第55-63页 |
6.1 铁碳微电解动力学实验研究 | 第55-58页 |
6.2 Fenton 法动力学实验研究 | 第58-62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7 结论与建议 | 第63-65页 |
7.1 结论 | 第63-64页 |
7.2 建议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