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6页 |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6-18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 | 第18-25页 |
2.1 市场营销理论 | 第18-22页 |
2.1.1 市场营销理论内涵 | 第18页 |
2.1.2 市场营销环境 | 第18-22页 |
2.2 相关方法 | 第22-24页 |
2.2.1 SWOT 分析方法 | 第22-23页 |
2.2.2 层次分析法 | 第23-2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首秦公司重点品种钢市场营销现状分析 | 第25-38页 |
3.1 首秦公司概况 | 第25-26页 |
3.2 首秦公司重点品种钢市场营销业绩现状 | 第26-28页 |
3.2.1 管线钢市场营销业绩 | 第27页 |
3.2.2 容器钢市场营销业绩 | 第27页 |
3.2.3 高强钢市场营销业绩 | 第27-28页 |
3.3 首秦公司重点品种钢市场需求现状 | 第28-32页 |
3.3.1 重点品种钢市场需求 | 第28-29页 |
3.3.2 重点品种钢重点客户 | 第29-32页 |
3.4 首秦公司重点品种钢市场营销工作成绩与问题分析 | 第32-37页 |
3.4.1 营销工作成绩 | 第32-34页 |
3.4.2 营销工作存在的问题 | 第34-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首秦公司重点品种钢的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 第38-48页 |
4.1 宏观环境分析 | 第38-41页 |
4.1.1 政治环境分析 | 第38页 |
4.1.2 经济环境分析 | 第38-39页 |
4.1.3 社会环境分析 | 第39-40页 |
4.1.4 科技环境分析 | 第40-41页 |
4.2 行业环境分析 | 第41-44页 |
4.2.1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第41页 |
4.2.2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 第41-42页 |
4.2.3 新进入者的威胁 | 第42-43页 |
4.2.4 替代品的威胁 | 第43页 |
4.2.5 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 | 第43-44页 |
4.3 首秦公司重点品种钢市场营销环境的 SWOT 分析 | 第44-47页 |
4.3.1 优势分析 | 第44-45页 |
4.3.2 劣势分析 | 第45页 |
4.3.3 机会分析 | 第45-46页 |
4.3.4 威胁分析 | 第46-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首秦公司重点品种钢市场营销影响因素评价 | 第48-55页 |
5.1 数据收集 | 第48-49页 |
5.2 首秦重点品种钢市场营销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 | 第49-51页 |
5.3 基于层次分析模型的首秦公司重点品种钢营销影响因素评价 | 第51-54页 |
5.3.1 构造判断矩阵 | 第51-52页 |
5.3.2 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 第52页 |
5.3.3 措施层各指标影响力权重总排序及结果分析 | 第52-5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6章 首秦公司重点品种钢市场营销策略 | 第55-62页 |
6.1 首秦公司总体市场营销策略 | 第55-58页 |
6.1.1 调整产品(Product)定位,注重新产品开发 | 第55-57页 |
6.1.2 调整市场定位,制定不同的价格(Price)策略 | 第57页 |
6.1.3 拓宽销售渠道(Place),提高直供渠道比例 | 第57-58页 |
6.1.4 增强全员促销(Promotion)意识,提高营销人员素质 | 第58页 |
6.2 管线钢市场营销措施 | 第58-60页 |
6.2.1 瞄准国内重大管线工程招投标 | 第59页 |
6.2.2 与管厂联合投标 | 第59-60页 |
6.2.3 进一步降低成本 | 第60页 |
6.3 容器钢市场营销措施 | 第60页 |
6.3.1 加强对标工作,提高市场敏感度 | 第60页 |
6.3.2 推进高层营销 | 第60页 |
6.4 高强钢市场营销措施 | 第60-61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作者简介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