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1页 |
第一章 西方语境下的后殖民主义理论简述 | 第11-19页 |
第一节 后殖民主义理论的主要概念阐释和理论来源 | 第11-15页 |
一、什么是后殖民主义理论 | 第11-12页 |
二、后殖民主义理论的主要理论来源 | 第12-15页 |
第二节 后殖民主义理论代表思想与核心内容 | 第15-19页 |
一、萨义德的东方主义 | 第15-16页 |
二、斯皮瓦克与第三世界女性的发言 | 第16-17页 |
三、霍米·巴巴与走向文化定位 | 第17-19页 |
第二章 中国大陆文学批评界对后殖民主义理论的接受 | 第19-33页 |
第一节 接受发生的相关背景 | 第19-20页 |
第二节 接受的历程及具体状况 | 第20-26页 |
一、初步接受时期的成果与缺失 | 第20-22页 |
二、接受发展时期的成果与缺失 | 第22-24页 |
三、接受深化与突破时期的成果与缺失 | 第24-26页 |
第三节 接受的积极意义体现 | 第26-28页 |
一、学者二元对立观念的改善 | 第26页 |
二、文学批评视角的开阔 | 第26-27页 |
三、对文化交流的有利启示 | 第27-28页 |
第四节 接受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 第28-33页 |
一、关于理论的"误读" | 第28-30页 |
二、关于文本分析的问题 | 第30-31页 |
三、关于少数民族文学后殖民批评实践的"缺席"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后殖民主义理论与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 | 第33-59页 |
第一节 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评论中的后殖民批评实践 | 第33-47页 |
一、批评实践的类型及特点 | 第33-38页 |
二、批评实践的焦点问题 | 第38-47页 |
第二节 多元文化启示下的少数民族文学理论建设 | 第47-59页 |
一、多元文化与少数话语的启示 | 第47-53页 |
二、多民族文学史观的构建 | 第53-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附录 | 第63-65页 |
硕士期间学术论文发表目录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