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

反规避形态的法律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一、反规避概况第7-13页
 (一) 规避与反规避的含义第7-8页
 (二) 规避定义的争论第8-11页
 (三) 各国如何应对规避行为第11-13页
二、美欧反规避立法中的规避形态第13-34页
 (一) 美国反规避立法中的规避形态第13-21页
  1、在美国生产或者组装的产品(merchandise completed or assembled in United States)第14-15页
  2、在第三国(地区)完成或者装配的商品(merchandise completed or assembled in other foreign countries)第15-16页
  3、产品的细微改变(minor alterations of merchandise)第16-17页
  4、后期开发的产品(1ater-developed merchandise)第17-18页
  5、“相当于销售的租赁”行为第18-19页
  6、其他反规避立法第19-21页
  7、原产地规则在规避行为认定中的作用第21页
 (二) 欧盟反规避立法中的规避形态第21-31页
  1、对规避行为的界定第22-26页
  2、规避行为的种类第26-29页
  3、原产地规则在反规避认定中的作用第29-31页
 (三) 欧美规避形态比较第31-34页
  1、对规避行为的界定不同第31页
  2、对进口国组装和第三国(地区)组装规避行为认定的具体标准不同第31-32页
  3、针对“进口国组装规避行为”的征税对象不同第32页
  4、原产地规则的引用不同第32-34页
三、多边反规避立法对界定规避形态的尝试第34-41页
 (一) 国际反规避立法的产生与发展第34-35页
 (二) 邓克尔草案与GATT/WTO 有关反规避法律制度第35-41页
  1、GATT 乌拉圭回合关于反规避的谈判第35-36页
  2、邓克尔草案中的反规避形态的规定第36-40页
  3、邓克尔草案及 WTO《关于反规避的决定》标志反规避措施的合法性第40-41页
四、构建我国反规避立法中的规避形态第41-47页
 (一) 我国反规避立法现状第41-44页
  1、我国目前已有的反规避立法第41-43页
  2、我国在国际上对反规避立法的态度第43-44页
 (二) 我国进行反规避立法的必要性第44-45页
 (三) 构建我国反规避立法规避形态的具体建议第45-47页
  1、组装规避第45页
  2、改变向中国出口的产品本身的方式第45-46页
  3、虚构产品正常价值的方式第46页
  4、通过享受低税率的企业出口第46页
  5、通过第三国(地区)转运第46-47页
结论第47-48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48-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外资银行监管法律问题研究
下一篇:西方主要工业国(德国与美国)外资并购审查制度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