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引子 | 第9-10页 |
1.1.1 国内外车载式测试技术的发展 | 第9-10页 |
1.1.2 国内汽车制动性能测试技术的发展 | 第10页 |
1.2 实时在线测试系统 | 第10-12页 |
1.2.1 虚拟仪器的概念和特点 | 第11-12页 |
1.2.2 当前虚拟仪器的发展 | 第12页 |
1.3 测试仪器在汽车制动性能测试领域的应用 | 第12-13页 |
1.4 论文研究的课题背景与内容 | 第13-15页 |
2 车载式制动性能测试系统的整体框架 | 第15-32页 |
2.1 典型数据采集系统概述 | 第15-20页 |
2.1.1 测量信号分类 | 第15-16页 |
2.1.2 采样定理 | 第16-17页 |
2.1.3 微型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 | 第17-19页 |
2.1.4 集散型数据采集系统 | 第19-20页 |
2.2 车载式实时测试系统框架 | 第20-25页 |
2.2.1 测试系统的采样控制方式 | 第20-22页 |
2.2.2 测试系统数据通信端口的选择 | 第22-23页 |
2.2.3 测试系统数据采集、转换电路的设计和实现 | 第23-25页 |
2.3 车载式制动性能测试系统的构建 | 第25-31页 |
2.3.1 系统硬件组成概述 | 第25-28页 |
2.3.2 测试系统软件框架设计 | 第28-31页 |
2.4 小结 | 第31-32页 |
3 测试系统数据采集与处理涉及的关键技术 | 第32-47页 |
3.1 测试系统硬件抗干扰设计 | 第32-35页 |
3.1.1 产生干扰的原因 | 第32-33页 |
3.1.2 系统抗干扰设计措施 | 第33-35页 |
3.2 采集数据的标度变换 | 第35-37页 |
3.3 通用软件滤波方法 | 第37-40页 |
3.4 处理采样数据中的奇异项 | 第40-42页 |
3.5 采样数据的曲线拟合技术 | 第42-46页 |
3.6 小结 | 第46-47页 |
4 测试系统软件平台构建 | 第47-63页 |
4.1 测试平台系统软件的实现基础 | 第47-53页 |
4.1.1 Windows系统平台概述 | 第47-48页 |
4.1.2 Windows环境下的驱动程序 | 第48-50页 |
4.1.3 Windows平台的DLL技术 | 第50-52页 |
4.1.4 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平台概述 | 第52-53页 |
4.2 底层通讯软件的实现 | 第53-55页 |
4.2.1 驱动程序的开发工具 | 第53-54页 |
4.2.2 DLL文件的创建和调用 | 第54-55页 |
4.3 应用软件的编写 | 第55-59页 |
4.3.1 测试系统用户软件的开发 | 第56页 |
4.3.2 采样触发方式的选择 | 第56-58页 |
4.3.3 数据采集与处理中的多线程技术 | 第58-59页 |
4.3.4 动态图像显示的双缓冲机制 | 第59页 |
4.4 数据库技术的应用 | 第59-62页 |
4.4.1 数据库访问技术简介 | 第59-60页 |
4.4.2 应用程序的数据库操作 | 第60-62页 |
4.5 小结 | 第62-63页 |
5 工程应用与实践 | 第63-72页 |
5.1 车载式汽车制动系测试系统 | 第63-68页 |
5.1.1 测试系统硬件配置 | 第63-65页 |
5.1.2 测试软件应用 | 第65-68页 |
5.2 压电生物芯片测试系统软件平台 | 第68-71页 |
5.2.1 系统功能概述 | 第68-69页 |
5.2.2 测试系统软件平台 | 第69-71页 |
5.3 小结 | 第71-72页 |
6 结论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附录:硕士期间参与的工作和发表的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