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论文创新点摘要 | 第9-10页 |
目录 | 第10-13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油气藏重磁识别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1 油气藏重力识别技术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2 油气藏磁力识别技术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 油气藏重磁异常识别与评价相关新技术 | 第17-21页 |
1.3.1 小波变换 | 第17-19页 |
1.3.2 支持向量机 | 第19-21页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油气藏建模及重磁异常特征分析 | 第23-69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油气藏重磁异常可行性分析 | 第23-24页 |
2.3 油气藏类型划分 | 第24-25页 |
2.4 油气藏模型设计及正演算法 | 第25-36页 |
2.4.1 油气藏理论模型设计方法 | 第25-29页 |
2.4.2 油气藏模型正演算法 | 第29-36页 |
2.5 油气藏重磁异常特征分析与选择 | 第36-52页 |
2.5.1 圈闭特征分析 | 第39-50页 |
2.5.2 油气特征分析 | 第50-52页 |
2.6 模型正演与特征规律 | 第52-67页 |
2.6.1 模型示例 | 第53-54页 |
2.6.2 油气藏重磁异常特征研究 | 第54-67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三章 油气藏非构造异常干扰消除 | 第69-91页 |
3.1 引言 | 第69-70页 |
3.2 基于双谱重构的高斯噪声去噪 | 第70-73页 |
3.3 小波基础理论 | 第73-78页 |
3.3.1 滤波器组与小波变换 | 第74-76页 |
3.3.2 多分辨率分析与 Mallat 算法 | 第76-78页 |
3.4 小波滤波算法研究 | 第78-87页 |
3.4.1 小波阈值去噪算法 | 第78-80页 |
3.4.2 小波系数空域相关去噪算法 | 第80-81页 |
3.4.3 小波分解阶数确定 | 第81-83页 |
3.4.4 基于小波变换的油气藏非构造重磁异常干扰算法 | 第83-87页 |
3.5 模型验证 | 第87-9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四章 油气藏圈闭构造重磁异常分离 | 第91-118页 |
4.1 引言 | 第91页 |
4.2 重磁异常分离算法研究 | 第91-95页 |
4.2.1 空间域、频率域分离方法 | 第91-93页 |
4.2.2 空—频域分离方法 | 第93-95页 |
4.3 小波基函数构造理论 | 第95-106页 |
4.3.1 滤波器组小波构造 | 第95-96页 |
4.3.2 紧支集对称双正交小波的构造 | 第96-98页 |
4.3.3 提升格式 | 第98-106页 |
4.4 油气藏圈闭重磁异常分离 | 第106-117页 |
4.4.1 小波分解重磁异常的可行性证明 | 第106-108页 |
4.4.2 油气藏重磁异常分离相关小波基函数构造 | 第108-113页 |
4.4.3 模型试验 | 第113-11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17-118页 |
第五章 油气相关重磁微弱异常识别与评价技术研究 | 第118-148页 |
5.1 引言 | 第118-119页 |
5.2 支持向量机基本理论 | 第119-129页 |
5.2.1 结构风险最小化原则 | 第120-121页 |
5.2.2 支持向量机分类 | 第121-123页 |
5.2.3 支持向量机回归 | 第123-126页 |
5.2.4 核函数 | 第126-129页 |
5.3 油气藏重磁异常支持向量机识别方法 | 第129-143页 |
5.3.1 训练样本选择 | 第131-139页 |
5.3.2 重磁异常小波核函数构建与核函数评价 | 第139-143页 |
5.4 油气藏模型实验 | 第143-14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47-148页 |
第六章 实际应用 | 第148-160页 |
6.1 涩北工区重磁特征分析 | 第149-151页 |
6.2 涩北工区成藏模式分析 | 第151-152页 |
6.3 涩北工区重磁异常识别 | 第152-157页 |
6.3.1 重点剖面的油气重磁异常识别 | 第152-156页 |
6.3.2 重点区域的油气重磁异常识别 | 第156-157页 |
6.4 涩北工区油气藏综合评价 | 第157-160页 |
第七章 结论和建议 | 第160-162页 |
7.1 结论 | 第160-161页 |
7.2 建议 | 第161-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162-17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72-173页 |
致谢 | 第173-174页 |
作者简介 | 第1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