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煤泥浮选药剂作用机理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浮选药剂的作用方式和作用机理 | 第12-13页 |
1.2.2 浮选剂作用机理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量子化学方法在矿物研究中的应用 | 第14-18页 |
1.3.1 浮选药剂结构与性能关系的量子化学参数判据 | 第14页 |
1.3.2 量子化学方法在矿物研究中的应用 | 第14-18页 |
1.4 论文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18-21页 |
1.4.1 论文研究目标 | 第18页 |
1.4.2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8-21页 |
第二章 量子化学理论与计算方法 | 第21-31页 |
2.1 量子化学理论简介 | 第21页 |
2.2 分子轨道理论 | 第21-22页 |
2.3 密度泛函理论 | 第22-23页 |
2.4 Mulliken 布居分析 | 第23页 |
2.5 使用软件介绍 | 第23-26页 |
2.5.1 Gaussian 软件介绍 | 第23-25页 |
2.5.2 Material Studio 软件介绍 | 第25-26页 |
2.6 计算方法 | 第26-31页 |
第三章 煤样性质与分子结构模型选择 | 第31-39页 |
3.1 煤样采集与制备 | 第31页 |
3.2 煤样性质 | 第31-36页 |
3.2.1 工业分析 | 第31-32页 |
3.2.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2-34页 |
3.2.3 X 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34-36页 |
3.3 煤分子结构模型的选择与建立 | 第36-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烃类捕收剂与煤作用的量子化学研究 | 第39-53页 |
4.1 捕收剂选择 | 第39-40页 |
4.1.1 煤用捕收剂现状 | 第39页 |
4.1.2 烃类捕收剂选择 | 第39-40页 |
4.2 烃类捕收剂的药剂构效 | 第40-49页 |
4.2.1 烷烃类捕收剂 | 第40-42页 |
4.2.2 烯烃类捕收剂 | 第42-45页 |
4.2.3 芳烃类捕收剂 | 第45-47页 |
4.2.4 药剂构效与性能 | 第47-49页 |
4.3 烃类捕收剂与煤作用的量子化学计算 | 第49-52页 |
4.3.1 煤结构模型选择优化 | 第49-50页 |
4.3.2 煤与药剂作用的量子化学计算 | 第50-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药剂与煤作用的润湿热及浮选试验研究 | 第53-73页 |
5.1 不同捕收剂与煤作用的润湿热测定 | 第53-54页 |
5.1.1 润湿热 | 第53页 |
5.1.2 试验方法 | 第53-54页 |
5.1.3 试验结果 | 第54页 |
5.2 煤泥浮选探索试验 | 第54-58页 |
5.2.1 煤样的粒度组成 | 第54-55页 |
5.2.2 常规浮选试验 | 第55-58页 |
5.3 烃类捕收剂的对比浮选试验 | 第58-69页 |
5.3.1 烷烃捕收剂的浮选试验 | 第59-61页 |
5.3.2 烯烃类捕收剂的浮选试验 | 第61-63页 |
5.3.3 芳烃捕收剂的浮选试验 | 第63-65页 |
5.3.4 不同结构烃类捕收剂的性能比较 | 第65-69页 |
5.4 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 | 第69-72页 |
5.4.1 吸附能与润湿热的关系 | 第69页 |
5.4.2 吸附能与浮选试验结果的比较 | 第69-71页 |
5.4.3 不同捕收剂熔点与粘度对浮选的影响 | 第71-7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6.1 结论 | 第73-74页 |
6.2 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