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1-20页 |
1.1 QRS 时限与心功能不全 | 第11-12页 |
1.2 QRS 时限与不同类型心功能不全 | 第12页 |
1.3 QRS 时限延长机制 | 第12-13页 |
1.4 QRS 时限延长与束支传导阻滞 | 第13-14页 |
1.5 QRS 时限延长与心力衰竭的预后 | 第14-15页 |
1.5.1 QRS 时限延长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 | 第14页 |
1.5.2 QRS时限延长对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机制 | 第14-15页 |
1.6 小结 | 第15-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6-20页 |
第二章 引言 | 第20-22页 |
第三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 第22-24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22页 |
3.1.1 病例纳入标准 | 第22页 |
3.1.2 病例排除标准 | 第22页 |
3.2 心电图测量 | 第22-23页 |
3.3 超声心动图资料 | 第23页 |
3.4 数据分组及统计学方法 | 第23-24页 |
第四章 研究结果 | 第24-27页 |
4.1 一般资料比较 | 第24-25页 |
4.1.1 性别比较 | 第24页 |
4.1.2 年龄比较 | 第24-25页 |
4.1.3 基础疾病比较 | 第25页 |
4.2 统计分析结果 | 第25-27页 |
4.2.1 心衰组与非心衰组之间比较 | 第25-26页 |
4.2.2 心衰组三组间比较 | 第26-27页 |
第五章 讨论 | 第27-30页 |
5.1 QRS 与心脏超声指标相关性分析 | 第27-29页 |
5.1.1 心衰患者 QRS 时限延长 | 第27页 |
5.1.2 心衰患者 QRS 时限与 LVEF 相关性 | 第27-28页 |
5.1.3 心衰患者 QRS 时限与 LA、LVEDd 相关性 | 第28-29页 |
5.2 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分析 | 第29-30页 |
5.2.1 性别情况分析 | 第29页 |
5.2.2 年龄情况分析 | 第29-30页 |
结论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4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34-35页 |
致谢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