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一) 研究对象范畴及相关阐释 | 第10-13页 |
(二) 研究现状综述与创新意义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明清小说评点的传播外生态 | 第15-19页 |
(一) 明清之际东南地区商业繁荣 | 第15-16页 |
(二) 政治凋敝,上路不通 | 第16-17页 |
(三) 市民阶层兴起与文化需求的扩大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明清小说评点的传播原生态 | 第19-35页 |
(一) 印刷技术的进步 | 第19-20页 |
(二) 小说评点历史渊源 | 第20-21页 |
(三) 明清小说评点者的传播角色——以《水浒传》评点演进为例 | 第21-31页 |
1. 评点活动的“把关人”——万历二十二年书商型评点者余象斗《水浒志传评林》 | 第21-24页 |
2. 评点活动的变革推动者——万历三十九年李卓吾《李卓吾评忠义水浒全传》 | 第24-28页 |
3. 独领风骚的意见领袖——崇祯十四年贯华堂金圣叹评《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 | 第28-31页 |
(四) 明清小说评点的传播范式—以《水浒传》评点传播范式为概括 | 第31-35页 |
1. 评点字样:作为一种商业传播手段 | 第31-33页 |
2. 伪托之作:名人效应的进一步凸显 | 第33-34页 |
3. 八股文法:暗合受众阅读习惯 | 第34-35页 |
第三章 明清小说评点传播的意义生态 | 第35-40页 |
(一) “开览者之心”——小说评点提升受众审美水平 | 第35-36页 |
(二) 小说评点对通俗文学编创产生影响 | 第36-40页 |
1. 李卓吾评点思想之于《水浒后传》 | 第36-38页 |
2. 金圣叹评点思想之于《荡寇志》 | 第38-40页 |
第四章 传播生态学视角下传统小说评点式微原因探讨 | 第40-43页 |
(一) 传播外生态——内忧外患,步履维艰的国家 | 第40页 |
(二) 传播原生态——传统评点内容和形式的双重消解 | 第40-41页 |
(三) 传播意义生态——小说批评现代性转化 | 第41-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作者简介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