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国内商业银行“信贷工厂”模式研究窥探--以常熟农商银行“信贷工厂”模式践行情况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1 小企业经济发展迅猛第11页
        1.1.2 微小企业贷款融资困难第11-12页
    1.2 研究现实意义第12-14页
        1.2.1 可有效提高银行风险控制能力第13页
        1.2.2 可提高银行资金盈利水平第13页
        1.2.3 有利于商业银行优先占有市场第13-14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4-15页
        1.3.1 信贷工厂模式产生背景第14-15页
        1.3.2 信贷工厂模式在我国的发展第15页
    1.4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第15-17页
        1.4.1 研究思路第15-16页
        1.4.2 结构安排第16-17页
第2章 中小企业现状与融资环境第17-21页
    2.1 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第17页
    2.2 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第17-18页
        2.2.1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第17-18页
        2.2.2 缺乏稳定资金来源第18页
        2.2.3 直接融资规模小第18页
    2.3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第18-21页
        2.3.1 中小企业自身的不足之处第18-19页
        2.3.2 银行信贷体制的制约第19页
        2.3.3 缺乏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资本市场第19-20页
        2.3.4 缺乏必要的金融服务中介机构第20页
        2.3.5 缺乏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应有的政策扶持第20-21页
第3章 信贷工厂模式的产生背景第21-26页
    3.1 传统业务模式需要改变第21-22页
    3.2 流程化改造创造了条件第22-23页
        3.2.1 客户中心理念第22页
        3.2.2 业务流程重塑第22-23页
    3.3 信贷工厂模式优势凸显第23-26页
        3.3.1 优化了银行资源第23-24页
        3.3.2 更加专业全面第24页
        3.3.3 更加便捷高效第24页
        3.3.4 下放部分权限,审批更加自主第24页
        3.3.5 流程更规范精细第24-25页
        3.3.6 规模效应更明显、财务成本更节约第25-26页
第4章 案例借鉴—常熟农商银行“信贷工厂”模式分析第26-37页
    4.1 业务概况第26-27页
    4.2 战略定位第27-28页
        4.2.1 采用“信贷工厂”业务模式的独立准事业部制管理模式第27页
        4.2.2 明确全国性发展战略布局第27-28页
    4.3 完善制度第28-33页
        4.3.1 以客户为中心,打造标准化“信贷工厂”产品第28-29页
        4.3.2 设计科学高效的业务操作流程第29-30页
        4.3.3 建立起多维度分层的利率定价模型第30-31页
        4.3.4 独立成本核算,推动专业化经营第31页
        4.3.5 建立起高效化的审批风控机制第31-32页
        4.3.6 严格信息通报,建立健全违约客户信息上报路径第32-33页
        4.3.7 合规化风险防控,“四机五防”强化风险管理水平第33页
    4.4 团队管理第33-37页
        4.4.1 “一把尺子”招聘,从源头培养合格人才第34页
        4.4.2 “上下互动、进出灵活、高低自由”的人员管理机制第34-35页
        4.4.3 创新团队文化建设第35-37页
第5章 信贷工厂模式的前景第37-41页
    5.1 市场空间广阔第37页
    5.2 政策层面在推动第37-38页
    5.3 机遇与挑战并存第38-41页
        5.3.1 软信息不对称分析法第39页
        5.3.2 财务信息逻辑检验法第39页
        5.3.3 标准化贷款审批法第39-40页
        5.3.4 全方位贷后监控法第40-41页
第6章 总结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致谢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多体素模式分析的fMRI视觉信息解码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的脑机接口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