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灵菇栽培配方优化与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3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3页 |
| ·白灵菇研究进展综述 | 第13-18页 |
| ·分类学研究 | 第13-14页 |
| ·遗传育种学研究 | 第14-15页 |
| ·栽培技术研究 | 第15-16页 |
| ·白灵菇营养及生理研究 | 第16-17页 |
| ·营养和药用价值研究 | 第17-18页 |
| ·非损伤微测技术及应用 | 第18-21页 |
| ·NMT 技术概述 | 第18-20页 |
| ·NMT 的应用 | 第20-21页 |
| ·NMT 的展望 | 第21页 |
|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白灵菇栽培配方优化研究 | 第23-30页 |
|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 ·供试菌株 | 第23页 |
| ·培养基 | 第23页 |
| ·实验设计与方法 | 第23-26页 |
| ·混料配方设计 | 第23-25页 |
| ·栽培实验 | 第25页 |
| ·实验数据记录 | 第25-26页 |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6-29页 |
| ·菌丝生长速度及生长势 | 第26-27页 |
| ·栽培周期及产量 | 第27页 |
| ·回归分析 | 第27-28页 |
| ·效益分析 | 第28-29页 |
| ·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白灵菇栽培料C/N 研究 | 第30-38页 |
| ·实验材料 | 第30页 |
| ·菌种 | 第30页 |
| ·原料 | 第30页 |
| ·实验方法和设计 | 第30-32页 |
| ·菌种培养 | 第30-31页 |
| ·栽培方法 | 第31页 |
| ·实验设计 | 第31页 |
| ·实验数据记录 | 第31-32页 |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2-36页 |
| ·栽培料C/N 对菌丝生长速度影响 | 第32-34页 |
| ·栽培料C/N 对现蕾时间及生物学效率影响 | 第34-36页 |
| ·小结 | 第36-38页 |
| 第四章 白灵菇菌袋后熟期对出菇性状影响 | 第38-42页 |
| ·实验材料 | 第38页 |
| ·菌种 | 第38页 |
| ·培养料配方 | 第38页 |
| ·实验方法与设计 | 第38-39页 |
| ·菌袋制作与培养 | 第38页 |
| ·后熟期时间 | 第38页 |
| ·后熟期温度 | 第38-39页 |
| ·出菇期管理 | 第39页 |
| ·数据分析 | 第3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1页 |
| ·后熟期时间对白灵菇现蕾时间的影响 | 第39页 |
| ·后熟期时间对白灵菇生物学效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 ·后熟期温度对出菇率和生物学效率影响 | 第40页 |
| ·后熟期温度对子实体的影响 | 第40-41页 |
| ·小结 | 第41-42页 |
| 第五章 白灵菇后生理基础研究 | 第42-56页 |
| ·实验材料和设备 | 第42-44页 |
| ·实验材料 | 第42-43页 |
| ·仪器设备 | 第43页 |
| ·试剂的准备 | 第43-44页 |
| ·实验方法 | 第44-47页 |
| ·平板培养 | 第44页 |
| ·栽培管理 | 第44-45页 |
| ·酶活性测定 | 第45-46页 |
| ·NMT 对菌丝表面离子流测定 | 第46-47页 |
| ·数据处理 | 第4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7-54页 |
| ·白灵菇栽培周期内胞外酶的变化规律 | 第47-48页 |
| ·白灵菇栽培周期内胞内呼吸酶的变化规律 | 第48-49页 |
| ·白灵菇菇栽培周期中胞外离子流的变化 | 第49-51页 |
| ·白灵菇栽培料中不同C/N 对胞外离子的影响 | 第51-52页 |
| ·不同温度条件对白灵菇菌丝胞外离子的影响 | 第52-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56-58页 |
| ·白灵菇栽培配方试验 | 第56页 |
| ·白灵菇培养料C/N 研究 | 第56页 |
| ·白灵菇后熟期对出菇性状影响 | 第56-57页 |
| ·白灵菇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 附录 | 第63-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作者简历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