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5页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5-22页 |
1.1.1 互联网的设计缺陷 | 第15-16页 |
1.1.2 下一代互联网的设计思路 | 第16-20页 |
1.1.3 覆盖网的本质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20-22页 |
1.2 主要的创新工作 | 第22-23页 |
1.3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3-25页 |
第二章 覆盖网络研究综述 | 第25-51页 |
2.1 覆盖网络的基本概念 | 第25-26页 |
2.2 覆盖网络的分类 | 第26-28页 |
2.3 覆盖网络的应用 | 第28-34页 |
2.3.1 对等网络应用 | 第28页 |
2.3.2 内容分发网 | 第28-29页 |
2.3.3 数据多播服务 | 第29-30页 |
2.3.4 增强服务质量(QoS) | 第30-31页 |
2.3.5 覆盖网络在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应用 | 第31-33页 |
2.3.6 覆盖网络在SDN中的应用 | 第33-34页 |
2.4 覆盖网络研究现状 | 第34-50页 |
2.4.1 覆盖网拓扑构建 | 第34-40页 |
2.4.2 覆盖网路由 | 第40-44页 |
2.4.3 覆盖网多播 | 第44-49页 |
2.4.4 覆盖网感知方式 | 第49-50页 |
2.5 小结 | 第50-51页 |
第三章 基于超节点的覆盖网络拓扑构建算法 | 第51-69页 |
3.1 引言 | 第51页 |
3.2 研究动机 | 第51-54页 |
3.3 基于超节点的覆盖网拓扑构建 | 第54-58页 |
3.3.1 问题的描述 | 第54页 |
3.3.2 超节点的选取 | 第54-56页 |
3.3.3 k最小生成树覆盖网拓扑 | 第56-58页 |
3.4 覆盖网一跳路由快速恢复机制 | 第58-60页 |
3.5 算法性能评价 | 第60-67页 |
3.5.1 仿真环境 | 第60-61页 |
3.5.2 性能指标 | 第61-62页 |
3.5.3 仿真结果 | 第62-67页 |
3.6 小结 | 第67-69页 |
第四章 负载均衡的覆盖网络多路径路由机制研究 | 第69-85页 |
4.1 引言 | 第69页 |
4.2 研究动机 | 第69-70页 |
4.3 负载均衡的一跳覆盖网多路径路由 | 第70-74页 |
4.3.1 网络模型 | 第71-72页 |
4.3.2 线性规划模型 | 第72-74页 |
4.4 启发式算法 | 第74-77页 |
4.4.1 中继节点的选择 | 第74-77页 |
4.4.2 多路径流量切割率 | 第77页 |
4.5 多路径覆盖网络的部署 | 第77-78页 |
4.6 性能评价 | 第78-83页 |
4.6.1 仿真环境 | 第78-79页 |
4.6.2 性能指标 | 第79-80页 |
4.6.3 性能分析 | 第80-83页 |
4.7 小结 | 第83-85页 |
第五章 基于包内布隆过滤器的无状态覆盖网络多播 | 第85-103页 |
5.1 引言 | 第85-86页 |
5.2 研究动机 | 第86-87页 |
5.3 具有节点邻近意识的覆盖网拓扑 | 第87-92页 |
5.3.1 节点的网络坐标 | 第87-88页 |
5.3.2 Transit-Stub覆盖网层次拓扑 | 第88-92页 |
5.4 基于包内布隆过滤器的覆盖网多播 | 第92-97页 |
5.4.1 包内布隆过滤器 | 第92-93页 |
5.4.2 无状态多播机制 | 第93-95页 |
5.4.3 数据转发中的误判率 | 第95-97页 |
5.5 性能评价 | 第97-100页 |
5.5.1 仿真环境 | 第97页 |
5.5.2 仿真结果 | 第97-100页 |
5.6 小结 | 第100-103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103-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5页 |
致谢 | 第115-11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录用或发表的论文 | 第117-11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申请的专利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