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1 上市公司中内部审计相关理论概述 | 第10-20页 |
1.1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概述 | 第10-13页 |
1.1.1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职能 | 第10页 |
1.1.2 内部审计产生的原因 | 第10-11页 |
1.1.3 内部审计定义变革 | 第11-13页 |
1.2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的互动关系 | 第13-15页 |
1.3 公司治理主体对内部审计的需求 | 第15-20页 |
1.3.1 上市公司主体对内部审计需求分析 | 第15-16页 |
1.3.2 用于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 第16-18页 |
1.3.3 强化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 | 第18-20页 |
2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规定及存在问题 | 第20-29页 |
2.1 关于内部审计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分析 | 第20-23页 |
2.1.1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相关规定的法律地位 | 第20页 |
2.1.2 内部审计机构在上市公司内部定位及法律责任的规定 | 第20-21页 |
2.1.3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相关制度规定 | 第21-23页 |
2.2 上市公司中关于内部审计存在的法律问题 | 第23-29页 |
2.2.1 我国内部审计相关法律存在空白区 | 第23-24页 |
2.2.2 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2.2.3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现存问题 | 第25页 |
2.2.4 独立董事与监事会职能对比 | 第25-26页 |
2.2.5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法律处罚力度不足 | 第26-29页 |
3 域外对内部审计的法律规定及公司治理模式 | 第29-36页 |
3.1 美国法律监督体系及公司运行模式 | 第29-32页 |
3.1.1 《萨班斯-奥利克斯法案》对审计外包的限制 | 第29-30页 |
3.1.2 加强审计委员会独立性 | 第30页 |
3.1.3 财务报告披露的强化规定 | 第30-31页 |
3.1.4 美国“单轨制”监督模式 | 第31-32页 |
3.2 日本法律监督体系及运行模式 | 第32-33页 |
3.2.1 日本:完善内部审计法律规定 | 第32页 |
3.2.2 日本“自由选择”监督模式 | 第32-33页 |
3.3 德国上市公司法律监督体系 | 第33-34页 |
3.4 域外内部审计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34-36页 |
4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制度的法律建议 | 第36-43页 |
4.1 构建我国内部审计相关法律规范体系 | 第36页 |
4.2 加强内部审计相关制度规定以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 第36-40页 |
4.2.1 完善公司治理模式 | 第36-37页 |
4.2.2 完善审计委员会制度并加强审计独立性 | 第37-39页 |
4.2.3 深化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内部审计监督职能 | 第39-40页 |
4.3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 第40-41页 |
4.4 加强内部审计报告的法律责任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后记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