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23页 |
1.1 研究缘起与价值 | 第9-13页 |
1.1.1 研究缘起 | 第9-12页 |
1.1.2 研究价值 | 第12-13页 |
1.2 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1.3 文献回顾与研究述评 | 第15-21页 |
1.3.1 生育意愿的研究 | 第16-19页 |
1.3.2 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19-21页 |
1.3.3 研究述评:对现有研究的反思与再出发 | 第21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1.4.1 研究问题 | 第21-22页 |
1.4.2 研究框架 | 第22-23页 |
第2章 理论框架与研究设计 | 第23-38页 |
2.1 理论视角 | 第23-28页 |
2.1.1 边际孩子合理选择理论 | 第23-25页 |
2.1.2 孩子数量质量替代理论 | 第25-28页 |
2.2 分析框架与模型构建 | 第28-31页 |
2.2.1 分析框架 | 第28-29页 |
2.2.2 模型构建 | 第29-31页 |
2.3 研究设计 | 第31-33页 |
2.3.1 变量处理 | 第31-32页 |
2.3.2 问卷设计 | 第32-33页 |
2.4 样本的选取与数据收集 | 第33-35页 |
2.4.1 样本的选取 | 第33-34页 |
2.4.2 数据收集 | 第34-35页 |
2.5 研究假设 | 第35-38页 |
第3章 单独二孩政策背景下女性白领生育意愿描述分析 | 第38-61页 |
3.1 样本的基本特征描述 | 第38-45页 |
3.1.1 个体特征 | 第38-40页 |
3.1.2 家庭特征 | 第40-43页 |
3.1.3 群体特征 | 第43-44页 |
3.1.4 社区特征 | 第44-45页 |
3.2 女性白领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的列联分析 | 第45-61页 |
3.2.1 生育意愿的总体性特征 | 第45-47页 |
3.2.2 个体特征与生育意愿 | 第47-50页 |
3.2.3 家庭特征与生育意愿 | 第50-56页 |
3.2.4 群体因素与生育意愿 | 第56-58页 |
3.2.5 社区因素与生育意愿 | 第58-61页 |
第4章 女性白领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 第61-80页 |
4.1 女性白领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 | 第61-70页 |
4.1.1 因子分析介绍及模型 | 第61页 |
4.1.2 女性白领生育意愿影响因子分析的基本步骤 | 第61-68页 |
4.1.3 女性白领生育意愿因子分析的结果 | 第68-70页 |
4.2 女性白领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 第70-80页 |
4.2.1 影响女性白领理想子女数量的回归分析 | 第70-73页 |
4.2.2 影响女性白领生育子女性别偏好的回归分析 | 第73-76页 |
4.2.3 女性白领生育意愿的质量-数量权衡 | 第76-80页 |
第5章 “全面二孩”政策下都市女性白领生育困境及实现路径 | 第80-86页 |
5.1 “全面二孩”政策下女性白领的生育困境 | 第80-83页 |
5.1.1 角色失调:家庭角色与社会角色的冲突 | 第80页 |
5.1.2 现实张力:生育意愿与经济条件的矛盾 | 第80-81页 |
5.1.3 供需失衡:生育意愿与公共服务的脱节 | 第81-82页 |
5.1.4 期待偏差:生育意愿与制度设计的背离 | 第82-83页 |
5.2 “全面二孩”政策下女性白领生育意愿的实现路径 | 第83-86页 |
5.2.1 把握自身平衡机制,减少角色冲突 | 第83页 |
5.2.2 改革生育保险制度,转嫁生育成本 | 第83-84页 |
5.2.3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分担抚育成本 | 第84-85页 |
5.2.4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降低人口风险 | 第85-86页 |
第6章 结语 | 第86-89页 |
6.1 生育意愿与政策转向:未来生育政策的走向 | 第86-87页 |
6.2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87-89页 |
6.2.1 研究创新 | 第87页 |
6.2.2 研究难点与不足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附录 | 第95-98页 |
卷内备考表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