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0-13页 |
1.2.1 关于政府信息的研究 | 第10-11页 |
1.2.2 关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研究 | 第11-12页 |
1.2.3 关于透明政府的研究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主要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2 甘井子区政府信息公开调查设计 | 第16-24页 |
2.1 访谈调查的设计 | 第16-17页 |
2.1.1 访谈的目的和方法 | 第16页 |
2.1.2 访谈调查的设计 | 第16-17页 |
2.1.3 访谈调查的过程 | 第17页 |
2.2 问卷调查的设计 | 第17-22页 |
2.2.1 引用测评模型概述 | 第17-20页 |
2.2.2 调查目的和方法 | 第20-21页 |
2.2.3 问卷调查的设计 | 第21页 |
2.2.4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第21-22页 |
2.3 问卷调查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 第22-24页 |
2.3.1 问卷调查的信度检验 | 第22页 |
2.3.2 问卷调查的效度检验 | 第22-24页 |
3 甘井子区实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调查结果的评价与分析 | 第24-39页 |
3.1 甘井子区政府信息公开调查结果概况 | 第24-31页 |
3.1.1 甘井子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现状 | 第24-26页 |
3.1.2 甘井子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调查结果分析 | 第26-31页 |
3.2 甘井子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评价 | 第31-36页 |
3.2.1 甘井子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模糊综合评价 | 第31-36页 |
3.3 甘井子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6-39页 |
3.3.1 甘井子区政府信息公开机制尚不完善 | 第36页 |
3.3.2 社会公众参与度不高 | 第36-37页 |
3.3.3 政府信息公开范围仍不够明确 | 第37页 |
3.3.4 政府信息公开渠道仍需畅通 | 第37-38页 |
3.3.5 监督和救济制度执行不到位 | 第38-39页 |
4 促进甘井子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39-45页 |
4.1 打造全区政府信息公开良好氛围 | 第39-40页 |
4.1.1 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素质 | 第39页 |
4.1.2 扩大宣传,增强公众参与意识 | 第39-40页 |
4.2 拓展和强化公众获取政府信息公开渠道 | 第40-41页 |
4.2.1 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公开优势 | 第40页 |
4.2.2 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 | 第40-41页 |
4.2.3 深入强化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建设 | 第41页 |
4.3 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相应机制 | 第41-43页 |
4.3.1 推进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整合建设 | 第41-42页 |
4.3.2 完善政府信息审查制度 | 第42页 |
4.3.3 建立信息反馈和存档制度 | 第42-43页 |
4.3.4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 第43页 |
4.4 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监督救济机制 | 第43-45页 |
4.4.1 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监督机制 | 第43-44页 |
4.4.2 加强运用行政救济手段保障信息公开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附录一 关于“甘井子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调查”的访谈提纲(一) | 第48-49页 |
附录二 关于“甘井子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调查”的访谈提纲(二) | 第49-50页 |
附录三 关于“甘井子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调查”的访谈提纲(三) | 第50-51页 |
附录四 关于甘井子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的调查问卷 | 第51-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