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优化:湖南省临湘市羊田河流域实证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前言 | 第9-14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2 本选题的国内外动向 | 第10-12页 |
1.2.1 国外研究动向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动向 | 第11-12页 |
1.3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2-14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4-18页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4-15页 |
2.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2.3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3章 羊田小流域现状分析 | 第18-27页 |
3.1 水土流失及防治现状 | 第18-19页 |
3.2 面源污染现状 | 第19-21页 |
3.3 山塘现状 | 第21页 |
3.4 沟(河)道现状 | 第21-22页 |
3.5 人居环境现状 | 第22-24页 |
3.6 土地利用现状 | 第24-25页 |
3.7 社会经济现状 | 第25-27页 |
第4章 生态清洁小流域立体治理体系的构建 | 第27-32页 |
4.1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理论体系分析 | 第27-28页 |
4.2“生态清洁小流域立体治理体系”的提出 | 第28-32页 |
第5章 总体布局研究 | 第32-35页 |
5.1 布局原则 | 第32页 |
5.2 治理对象布局规划 | 第32-35页 |
5.2.1 措施总体布局 | 第32页 |
5.2.2 措施配置 | 第32-35页 |
5.2.2.1 修复层 | 第32页 |
5.2.2.2 治理层 | 第32-33页 |
5.2.2.3 保护层 | 第33-35页 |
第6章 羊田生态清洁小流域技术层治理措施研究 | 第35-51页 |
6.1 修复层措施 | 第35页 |
6.1.1 封禁治理 | 第35页 |
6.1.1.1 补植树种选择和补植技术 | 第35页 |
6.1.1.2 封禁标志 | 第35页 |
6.2 治理层措施 | 第35-49页 |
6.2.1 水土保持林 | 第35-37页 |
6.2.2 经果林 | 第37-40页 |
6.2.2.1 梯平地整修 | 第38页 |
6.2.2.2 生物护埂 | 第38页 |
6.2.2.3 坡面水系工程 | 第38页 |
6.2.2.4 经果林 | 第38-40页 |
6.2.3 小型水利水保工程 | 第40-44页 |
6.2.3.1 山塘整治 | 第40-41页 |
6.2.3.2 梯平地整修新建截、排水工程 | 第41-42页 |
6.2.3.3 沉沙池工程 | 第42-43页 |
6.2.3.4 生产道路 | 第43-44页 |
6.2.3.5 灌溉渠整治 | 第44页 |
6.2.3.6 排洪沟整治 | 第44页 |
6.2.4 面源污染治理 | 第44-46页 |
6.2.5 人居环境综合整治 | 第46-49页 |
6.2.5.1 居民生活垃圾处置 | 第46-47页 |
6.2.5.2 粪污处理 | 第47-48页 |
6.2.5.3 村庄道路美化 | 第48-49页 |
6.2.5.4 村庄绿化美化 | 第49页 |
6.3 保护层措施 | 第49-51页 |
6.3.1 沟(河)岸护脚 | 第49页 |
6.3.2 沟(河)道垃圾清理 | 第49-50页 |
6.3.3 沟(河)道清淤 | 第50-51页 |
第7章 羊田生态清洁小流域监测措施研究 | 第51-52页 |
7.1 水土保持监测措施 | 第51页 |
7.2 点、面源污染治理监测措施 | 第51页 |
7.3 河流健康状况监测措施 | 第51-52页 |
第8章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60页 |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