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多孔碳及掺杂多孔碳的制备方法 | 第9-14页 |
1.2.1 大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9-10页 |
1.2.2 介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10-12页 |
1.2.3 掺杂多孔碳的制备 | 第12-14页 |
1.3 氮掺杂多孔碳及相关负载型材料的性能和应用研究概况 | 第14-17页 |
1.3.1 催化领域 | 第14-16页 |
1.3.2 储能领域 | 第16页 |
1.3.3 其它领域 | 第16-17页 |
1.4 论文背景、意义及本文主要内容 | 第17-21页 |
1.4.1 论文背景、意义 | 第17-19页 |
1.4.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氮掺杂多孔碳的制备 | 第21-31页 |
2.1 引言 | 第21-22页 |
2.2 实验试剂与方法 | 第22-24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22页 |
2.2.2 表征方法与测试手段 | 第22页 |
2.2.3 不同尺寸SiO_2球的合成 | 第22-23页 |
2.2.4 不同孔径掺氮掺杂多孔碳的合成 | 第23-24页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4-30页 |
2.3.1 不同尺寸SiO_2球 | 第24-25页 |
2.3.2 不同孔径氮掺杂多孔碳 | 第25-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Fe_xO_y/氮掺杂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 | 第31-49页 |
3.1 引言 | 第31-3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2-36页 |
3.2.1 实验药品 | 第32页 |
3.2.2 表征方法与测试手段 | 第32-33页 |
3.2.3 Fe_2O_3/氮掺杂多孔碳及Fe_3O_4/氮掺杂多孔碳的制备 | 第33-34页 |
3.2.4 Fe_2O_3/氮掺杂多孔碳对Ullmann C-N偶联反应催化性能的研究 | 第34页 |
3.2.5 Fe_2O_3/氮掺杂多孔碳及Fe_3O_4/氮掺杂多孔碳的动力学研究 | 第34-35页 |
3.2.6 Fe_2O_3/氮掺杂多孔碳及Fe_3O_4/氮掺杂多孔碳循环性能的研究 | 第35-36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6-47页 |
3.3.1 Fe_2O_3/氮掺杂多孔碳及Fe_3O_4/氮掺杂多孔碳 | 第36-40页 |
3.3.2 Fe_2O_3/氮掺杂多孔碳对不同底物的催化性能 | 第40-42页 |
3.3.3 Fe_2O_3/氮掺杂多孔碳及Fe_3O_4/氮掺杂多孔碳的反应动力学曲线 | 第42-43页 |
3.3.4 不同孔径Fe_2O_3/氮掺杂多孔碳的催化性能比较 | 第43-44页 |
3.3.5 Fe_2O_3/氮掺杂多孔碳及Fe_3O_4/氮掺杂多孔碳的循环性能 | 第44-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MoS_2/氮掺杂多孔碳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 | 第49-71页 |
4.1 引言 | 第49-50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0-53页 |
4.2.1 实验药品 | 第50页 |
4.2.2 表征方法与测试手段 | 第50页 |
4.2.3 介孔硅材料SBA-15的合成 | 第50-51页 |
4.2.4 介孔碳CMK-3及N掺杂介孔碳N-CMK-3的合成 | 第51页 |
4.2.5 不同温度MoS_2/CMK-3的合成 | 第51页 |
4.2.6 不同负载量MoS_2/CMK-3的合成 | 第51-52页 |
4.2.7 MoS_2/N-CMK-3的合成 | 第52页 |
4.2.8 MoS_2/CMK-3及MoS_2/N-CMK-3电催化析氢性能的研究 | 第52-53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3-70页 |
4.3.1 介孔碳材料CMK-3及N掺杂介孔碳材料N-CMK-3 | 第53-55页 |
4.3.2 MoS_2/CMK-3和MoS_2/N-CMK-3 | 第55-61页 |
4.3.3 不同温度下制备的MoS_2/CMK-3电催化析氢性能的研究 | 第61-65页 |
4.3.4 不同负载量的MoS_2/CMK-3电催化析氢性能的研究 | 第65-68页 |
4.3.5 MoS_2/CMK-3及MoS_2/N-CMK-3电催化析氢性能比较 | 第68-7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总结及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5页 |
致谢 | 第85-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