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金属矿床(总论)论文

长江中下游贵池矿集区燕山期岩浆作用与铜(钼)金成矿关系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2-28页
    1.1 研究背景第12-24页
        1.1.1 晚中生代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构造演化与岩浆作用第13-17页
        1.1.2 贵池地区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第17-19页
        1.1.3 长江中下游地区埃达克(质)岩的研究现状第19-22页
        1.1.4 长江中下游A型花岗岩的研究现状第22-24页
    1.2 科学问题、研究方法和内容第24-26页
    1.3 主要工作概述第26-28页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第28-37页
    2.1 地层第28-30页
    2.2 构造第30-33页
    2.3 岩浆岩第33-35页
    2.4 区域矿产特征第35-37页
第3章 典型矿床特征第37-52页
    3.1 铜山铜矿第37-38页
    3.2 安子山铜矿第38-39页
    3.3 马头铜钼矿第39-41页
    3.4 老山铜矿第41-42页
    3.5 铜铃坡铜矿第42-44页
    3.6 宝树尖铜矿第44-45页
    3.7 查册桥金矿第45-48页
    3.8 朱家冲金矿第48-49页
    3.9 桂林郑钼矿第49-52页
第4章 样品处理与分析方法第52-55页
    4.1 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第52页
    4.2 全岩Sr-Nd同位素分析第52-53页
    4.3 单矿物电子探针分析第53页
    4.4 锆石U-Pb同位素及微量元素分析第53页
    4.5 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第53-54页
    4.6 S同位素分析第54-55页
第5章 成矿埃达克质岩第55-138页
    5.1 样品描述第55-59页
    5.2 分析结果第59-69页
        5.2.1 主微量元素第59-62页
        5.2.2 锆石U-Pb年代学第62-65页
        5.2.3 锆石Lu-Hf同位素第65-67页
        5.2.4 全岩Sr-Nd-Pb同位素第67-68页
        5.2.5 单矿物电子探针第68-69页
    5.3 分析讨论第69-85页
        5.3.1 铜金成矿相关岩石的形成时代第69-71页
        5.3.2 成岩过程第71-78页
        5.3.3 大地构造背景第78-80页
        5.3.4 铜金成矿指示意义第80-85页
    5.4 小结第85-138页
第6章 成矿期后A型花岗岩第138-175页
    6.1 样品描述第138-141页
    6.2 分析结果第141-147页
        6.2.1 主微量元素第141-143页
        6.2.2 锆石U-Pb年代学第143-145页
        6.2.3 锆石Lu-Hf同位素第145-146页
        6.2.4 Sr-Nd同位素第146-147页
    6.3 分析讨论第147-156页
        6.3.1 A型花岗岩形成时代和属性第147-148页
        6.3.2 成因机制第148-153页
        6.3.3 构造环境指示意义第153-156页
    6.4 小结第156-175页
第7章 构造-岩浆活动与铜(钼)-金成矿作用关系第175-186页
    7.1 中生代岩浆岩时空演化特征第175-179页
    7.2 岩浆活动的深部过程及其动力学意义第179-182页
    7.3 区域成矿模式第182-186页
第8章 结论第186-188页
参考文献第188-210页
致谢第210-211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第211-212页

论文共2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日冕磁绳的灾变及相关现象研究
下一篇:柔性单晶硅/低维纳米材料及电子器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