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绒藤生药学及化学成分研究
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引言 | 第10-14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4-44页 |
1 鹅绒藤研究概况 | 第14-23页 |
·药用资源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生药研究概况 | 第15-18页 |
·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 第18-19页 |
·药理与临床应用研究概况 | 第19-21页 |
·开发应用 | 第21-22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22-23页 |
2 鹅绒藤属研究概况 | 第23-44页 |
·鹅绒藤属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第24-35页 |
·鹅绒藤属植物的药理研究进展 | 第35-40页 |
·鹅绒藤属植物的临床研究 | 第40-41页 |
·小结与展望 | 第41-44页 |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 第44-146页 |
第一节 鹅绒藤生药学研究 | 第44-124页 |
1 来源与原植物形态 | 第44-46页 |
·来源 | 第44页 |
·原植物形态与分布 | 第44页 |
·小结 | 第44-46页 |
2 性状鉴定 | 第46-47页 |
3 显微鉴定 | 第47-69页 |
·样品和方法 | 第48-49页 |
·结果 | 第49-69页 |
·鹅绒藤组织构造 | 第49-57页 |
·根横切面 | 第49-50页 |
·茎横切面 | 第50页 |
·叶中脉部位横切面 | 第50-52页 |
·叶柄横切面 | 第52页 |
·叶表面制片 | 第52-54页 |
·果实横切面 | 第54页 |
·种子横切面 | 第54-57页 |
·鹅绒藤粉末特征 | 第57-66页 |
·根粉末 | 第57页 |
·茎粉末 | 第57-60页 |
·叶粉末 | 第60-61页 |
·花粉末 | 第61-62页 |
·果实粉末 | 第62-64页 |
·种子粉末 | 第64-65页 |
·鹅绒藤全草粉末 | 第65-66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66-69页 |
4 微形态扫描电镜研究 | 第69-74页 |
·材料、仪器与方法 | 第69-70页 |
·结果 | 第70-72页 |
·讨论与结论 | 第72-74页 |
5 检查与理化鉴定 | 第74-78页 |
·检查 | 第74-76页 |
·理化鉴定 | 第76-78页 |
6 红外光谱的鉴定 | 第78-101页 |
·样品、仪器与试剂 | 第79页 |
·实验方法 | 第79-80页 |
·方法学考察 | 第80-8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2-99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99-101页 |
7 HPLC指纹图谱研究 | 第101-112页 |
·样品、仪器与试剂 | 第101-102页 |
·试验方法与内容 | 第102-11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12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112页 |
8 浸出物含量测定 | 第112-115页 |
·样品、仪器与试剂 | 第113页 |
·实验方法 | 第11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13-115页 |
9 总黄酮含量测定 | 第115-120页 |
·试剂、仪器与材料 | 第115页 |
·方法 | 第115-116页 |
·显色方法考察 | 第116页 |
·方法学考察 | 第116-118页 |
·单因素优选鹅绒藤总黄酮提取条件 | 第118-120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120页 |
10 山柰苷含量测定 | 第120-124页 |
·样品、仪器与试剂 | 第121页 |
·实验方法 | 第121-123页 |
·小结 | 第123-124页 |
第二节 鹅绒藤化学成分研究 | 第124-143页 |
1 无机元素分析 | 第124-127页 |
·材料和仪器 | 第124页 |
·方法与结果 | 第124-126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126-127页 |
2 氨基酸分析 | 第127-131页 |
·实验部分 | 第127-130页 |
·结果 | 第130-131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131页 |
3 鹅绒藤低极性成分GC-MS分析 | 第131-135页 |
·实验部分 | 第131-13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32-135页 |
4 化学成分分离与鉴定 | 第135-143页 |
·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 第136-138页 |
·实验部分 | 第138-141页 |
·化学成分理化数据 | 第141-142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142-143页 |
第三节 鹅绒藤药材质量标准草案 | 第143-146页 |
结语 | 第146-150页 |
参考文献 | 第150-162页 |
致谢 | 第162-164页 |
附录 | 第164-170页 |
科技查新报告 | 第170-177页 |
详细摘要 | 第177-1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