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2-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 研究框架及创新点 | 第14-16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及分析工具综述 | 第16-22页 |
2.1 电子银行的相关概念 | 第16-18页 |
2.1.1 电子银行的内涵 | 第16-17页 |
2.1.2 电子银行业务的分类 | 第17-18页 |
2.2 营销环境分析工具概述 | 第18-19页 |
2.2.1 PEST模型 | 第18页 |
2.2.2 五力模型 | 第18-19页 |
2.2.3 SWOT分析法 | 第19页 |
2.3 营销战略理论和营销策略理论概述 | 第19-22页 |
2.3.1 STP目标市场战略理论 | 第19-20页 |
2.3.2 4P营销理论及其扩展理论 | 第20-22页 |
第3章 华夏银行电子银行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2-29页 |
3.1 华夏银行发展简介 | 第22页 |
3.2 华夏银行电子银行产品介绍 | 第22-25页 |
3.2.1 网上企业银行 | 第23页 |
3.2.2 网上个人银行 | 第23页 |
3.2.3 移动银行 | 第23页 |
3.2.4 电话银行 | 第23-24页 |
3.2.5 直销银行 | 第24页 |
3.2.6 移动微银行 | 第24页 |
3.2.7 电子支付 | 第24-25页 |
3.3 华夏银行电子银行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 | 第25-29页 |
3.3.1 华夏银行电子银行营销现状 | 第25-27页 |
3.3.2 华夏银行电子银行现行营销策略的缺点 | 第27-29页 |
第4章 华夏银行电子银行产品营销环境分析 | 第29-43页 |
4.1 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 第29-33页 |
4.1.1 政治法律环境 | 第29-30页 |
4.1.2 经济环境 | 第30-32页 |
4.1.3 社会文化环境 | 第32页 |
4.1.4 技术环境 | 第32-33页 |
4.2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五力模型 | 第33-38页 |
4.2.1 银行同业竞争者分析 | 第33-34页 |
4.2.2 潜在进入者分析 | 第34-35页 |
4.2.3 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 第35-36页 |
4.2.4 购买者分析 | 第36-37页 |
4.2.5 替代品分析 | 第37-38页 |
4.3 SWOT分析 | 第38-43页 |
4.3.1 华夏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的优势 | 第39-40页 |
4.3.2 华夏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的劣势 | 第40-41页 |
4.3.3 华夏银行电子银行业务面对的机会 | 第41页 |
4.3.4 华夏银行电子银行业务面临的威胁 | 第41-43页 |
第5章 华夏银行电子银行产品的营销策略 | 第43-66页 |
5.1 华夏银行电子银行的营销战略分析 | 第43-47页 |
5.1.1 市场细分 | 第43-45页 |
5.1.2 目标市场选择 | 第45-46页 |
5.1.3 市场定位 | 第46-47页 |
5.2 华夏银行电子银行营销策略研究 | 第47-66页 |
5.2.1 产品策略 | 第48-55页 |
5.2.2 价格策略 | 第55-58页 |
5.2.3 渠道策略 | 第58-59页 |
5.2.4 推广策略 | 第59-61页 |
5.2.5 服务策略 | 第61-66页 |
第6章 华夏银行电子银行产品营销策略的保障实施 | 第66-71页 |
6.1 完善华夏银行电子银行的组织和制度体系 | 第66-67页 |
6.1.1 华夏银行电子银行组织机构的完善 | 第66-67页 |
6.1.2 华夏银行电子银行制度建设的完善 | 第67页 |
6.2 强化华夏银行电子银行的人才队伍建设 | 第67-68页 |
6.2.1 扩大营销队伍,增容人员配置 | 第67页 |
6.2.2 建立培训机制,提高人员业务素质 | 第67-68页 |
6.2.3 建立营销激励措施,调动营销积极性 | 第68页 |
6.3 提升华夏银行电子银行的服务水平 | 第68-69页 |
6.3.1 重点跟进新客户使用电子银行的服务 | 第68-69页 |
6.3.2 高质量解决客户产品使用问题 | 第69页 |
6.3.3 把服务细节作为服务提升的重点 | 第69页 |
6.4 强化华夏银行电子银行的科技安全支持体系建设 | 第69-71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附录: 图表目录 | 第72-73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