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1-13页 |
1.2 桩-网复合地基工程应用现状 | 第13-17页 |
1.2.1 桩-网复合地基简介 | 第13页 |
1.2.2 国内桩-网复合地基工程应用现状 | 第13-15页 |
1.2.3 国外桩-网复合地基工程应用现状 | 第15-17页 |
1.3 高填方路堤段桩-网复合地基理论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1 桩-网复合地基承载机理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2 土拱效应研究进展 | 第18页 |
1.3.3 加筋垫层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4 桩-网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研究 | 第19-21页 |
1.4.1 桩-网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研究意义 | 第19页 |
1.4.2 桩-网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3 桩-网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4.4 桩-网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21页 |
1.5 本文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第21-23页 |
第2章 高填方路堤段桩-网复合地基承载机理研究 | 第23-38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土拱效应 | 第23-30页 |
2.2.1 土拱的形成机理 | 第23-24页 |
2.2.2 高填方路堤段桩-网复合地基土拱效应分析 | 第24-25页 |
2.2.3 考虑土拱效应的理论计算方法 | 第25-30页 |
2.3 桩-网复合地基土网相互作用 | 第30-35页 |
2.3.1 桩-网复合地基中网的简介 | 第30-31页 |
2.3.2 高填方路堤段桩-网复合地基中土网相互作用机理 | 第31-33页 |
2.3.3 考虑土网相互作用理论计算方法 | 第33-35页 |
2.4 桩-网复合地基桩土相互作用分析 | 第35-37页 |
2.4.1 高填方路堤段桩-网复合地基桩土相互作用机理 | 第35-36页 |
2.4.2 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理论计算方法 | 第36-37页 |
2.5 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桩-网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理论计算方法 | 第38-45页 |
3.1 引言 | 第38页 |
3.2 桩-网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理论计算方法一 | 第38-40页 |
3.3 桩-网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理论计算方法二 | 第40-42页 |
3.4 桩-网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理论计算方法三 | 第42-44页 |
3.5 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高填方路堤段桩-网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计算 | 第45-58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基本假定 | 第45页 |
4.3 土拱效应模拟 | 第45-48页 |
4.4 拉膜效应模拟 | 第48-49页 |
4.5 桩土相互作用模拟 | 第49-50页 |
4.6 桩土应力比计算公式的推导 | 第50-51页 |
4.7 桩土应力比计算公式验证 | 第51-52页 |
4.8 桩土应力比影响因素分析及讨论 | 第52-57页 |
4.8.1 桩土应力比与桩间土变形模量的关系 | 第52-53页 |
4.8.2 桩土应力比与桩间距的关系 | 第53页 |
4.8.3 桩土应力比与土工格栅抗拉刚度的关系 | 第53-54页 |
4.8.4 桩土应力比与填土内摩擦角的关系 | 第54-55页 |
4.8.5 桩土应力比与填土重度的关系 | 第55页 |
4.8.6 桩土应力比与填土压缩模量的关系 | 第55-56页 |
4.8.7 桩土应力比与路堤高度的关系 | 第56-57页 |
4.9 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工程实例分析及数值模拟验证 | 第58-69页 |
5.1 引言 | 第58页 |
5.2 工程概况及工程地质条件 | 第58-59页 |
5.3 ADINA软件概述 | 第59-61页 |
5.4 桩-网复合地基模型的建立 | 第61-65页 |
5.5 桩土应力比模拟结果及参数分析 | 第65-68页 |
5.5.1 桩土应力比模拟结果 | 第65-66页 |
5.5.2 桩间土弹性模量对桩土应力比的影响 | 第66-67页 |
5.5.3 桩体的弹性模量对桩土应力比的影响 | 第67-68页 |
5.6 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