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千里江山图》谈中国传统绘画“境”之表达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3页 |
一 课题的提出 | 第8-9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三 研究内容、思路、方法 | 第10-11页 |
四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境意境境界 | 第13-14页 |
一 古汉语“境”概念 | 第13页 |
二 绘画史境的脉络梳理 | 第13页 |
三 “境生于象外”的历史选择 | 第13-14页 |
第三章 中国青绿山水画 | 第14-17页 |
一 中国青绿山水画 | 第14-16页 |
(一) 中国青绿山水画概念界定 | 第14页 |
(二) 青绿山水图式发展与情境构成 | 第14-16页 |
1 青绿山水画萌发期 | 第14页 |
2 隋唐时期的青绿山水 | 第14-15页 |
3 宋代的青绿山水 | 第15页 |
4 元明清青绿山水 | 第15页 |
5 近现代青绿山水 | 第15-16页 |
二 关联青绿山水、传统绘画、社会发展 | 第16-17页 |
第四章 王希孟与《千里江山图》 | 第17-20页 |
一 介绍王希孟 | 第17页 |
二 《千里江山图》源起、历史传承 | 第17页 |
三 《千里江山图》深度研究 | 第17-20页 |
(一) 作品介绍 | 第17-18页 |
(二) 笔墨技巧 | 第18页 |
(三) 赋彩方法 | 第18-19页 |
(四) 构图法则 | 第19-20页 |
第五章 《千里江山图》“境”之深度研究 | 第20-25页 |
一 山水 | 第20页 |
二 人物 | 第20-21页 |
三 人居环境 | 第21页 |
四 “境”的中国传统绘画精神的提炼 | 第21-23页 |
(一) 未知之境 | 第21-22页 |
(二) 大爱之境 | 第22-23页 |
(三) 至胜之境 | 第23页 |
五 《千里江山图》对后世园林、城市的影响 | 第23-25页 |
第六章 “境”之表达 | 第25-28页 |
一 虽由人作宛自天成 | 第25页 |
二 传统绘画的原创驱动力 | 第25-26页 |
三 一长卷独步古今 | 第26-28页 |
结论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2页 |
后记 | 第32-3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