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8页 |
(二) 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 | 第8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8页 |
(四) 研究创新 | 第8-9页 |
一、 研究综述与问题的缘起 | 第9-11页 |
二、 制度环境与经济法本土化的理论基础 | 第11-16页 |
(一) 制度与制度环境 | 第11-13页 |
(二) 制度环境的隐义:保守与进步 | 第13-14页 |
(三) 制度环境下的经济法本土化 | 第14-16页 |
1. 事实上的规定性 | 第14-15页 |
2. 规范上的规定性 | 第15-16页 |
三、 正式制度环境与经济法的本土化——以社会主义制度环境和公有制环境为例 | 第16-25页 |
(一) 社会主义制度环境与经济法的本土化 | 第16-23页 |
1. 社会主义制度环境要义 | 第17-19页 |
2. 社会主义制度环境下的经济法本土化 | 第19-23页 |
(二) 公有制环境与经济法的本土化 | 第23-25页 |
1. 公有制环境要义 | 第23-24页 |
2. 公有制环境下的经济法本土化方向 | 第24-25页 |
四、 非正式制度环境与经济法的本土化——以伦理权利观念和信用文化为例 | 第25-32页 |
(一) 伦理传统、权利观念与经济法的本土化 | 第26-28页 |
(二) 信用文化与经济法的本土化 | 第28-32页 |
1. 信用之“用” | 第28-30页 |
2. 信用的迷失与归途 | 第30-32页 |
五、 基本结论 | 第32-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一、 著作类 | 第35-36页 |
二、 论文类 | 第36-37页 |
三、 其他类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