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相关技术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0 引言 | 第11页 |
1.1 高校教务管理系统概述 | 第11-12页 |
1.2 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特征 | 第12-13页 |
1.3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5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6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7-18页 |
第2章 系统相关技术研究 | 第18-33页 |
2.1 数字校园与大学资源计划 | 第18-19页 |
2.1.1 数字校园 | 第18页 |
2.1.2 大学资源计划 | 第18-19页 |
2.2 系统架构技术 | 第19-22页 |
2.2.1 单机程序 | 第19-20页 |
2.2.2 C/S 架构 | 第20-21页 |
2.2.3 B/S 架构 | 第21页 |
2.2.4 C/S 和 B/S 混合模式体系结构 | 第21-22页 |
2.3 Web 服务简介 | 第22-25页 |
2.3.1 Web 服务的特点 | 第23页 |
2.3.2 Web 调用和数据集成模式 | 第23-25页 |
2.4 访问控制技术 | 第25-28页 |
2.4.1 访问控制矩阵 | 第25页 |
2.4.2 强制访问控制 | 第25-26页 |
2.4.3 自主访问控制 | 第26-27页 |
2.4.4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 第27-28页 |
2.5 缓存技术 | 第28-32页 |
2.5.1 Web 缓存技术 | 第29页 |
2.5.2 集群缓存技术 | 第29-31页 |
2.5.3 数据库缓存技术 | 第31-3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系统访问控制技术研究与实现 | 第33-51页 |
3.1 访问控制需求分析 | 第33-36页 |
3.1.1 系统业务逻辑 | 第33-34页 |
3.1.2 系统用户逻辑 | 第34页 |
3.1.3 功能访问控制需求 | 第34-35页 |
3.1.4 作用域访问控制需求 | 第35页 |
3.1.5 粒度访问控制需求 | 第35-36页 |
3.1.6 用户管理需求 | 第36页 |
3.1.7 访问控制自适应需求 | 第36页 |
3.2 访问控制自适应模型 | 第36-38页 |
3.2.1 模型概述 | 第36-37页 |
3.2.2 模型的授权自适应机制 | 第37-38页 |
3.2.3 模型的用户自适应机制 | 第38页 |
3.3 系统访问控制自适应框架 | 第38-41页 |
3.4 自适应访问控制实现 | 第41-49页 |
3.4.1 自适应访问控制的子系统构架 | 第41页 |
3.4.2 系统访问控制界面管理 | 第41-42页 |
3.4.3 系统登录管理 | 第42-43页 |
3.4.4 作用域控制 | 第43-44页 |
3.4.5 粒度控制 | 第44页 |
3.4.6 许可和角色管理 | 第44-46页 |
3.4.7 用户管理 | 第46-47页 |
3.4.8 身份和授权管理 | 第47-48页 |
3.4.9 可视化访问控制 | 第48-4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4章 系统数据缓存的研究与实现 | 第51-66页 |
4.1 系统数据缓存技术的提出 | 第51页 |
4.2 系统数据缓存模型的实现 | 第51-58页 |
4.2.1 Cache 网络数据缓存机制 | 第52-55页 |
4.2.2 Cache 网络数据缓存维护 | 第55页 |
4.2.3 访问端数据缓存的实现流程 | 第55-58页 |
4.2.4 服务端数据缓存的实现流程 | 第58页 |
4.3 系统数据缓存的一致性 | 第58-62页 |
4.3.1 一致性概述 | 第58-59页 |
4.3.2 系统数据缓存的一致性方案 | 第59-62页 |
4.4 系统缓存的预取实现策略 | 第62-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作者简介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