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哲学理论论文--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论文

马克思与弗洛姆异化思想的比较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5页
    1.1 选题的动机第8-9页
    1.2 文献综述第9-13页
        1.2.1 马克思和弗洛姆异化思想的理论渊源第9-11页
        1.2.2 马克思和弗洛姆异化思想的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 本文研究结构、方法及难点第13-15页
        1.3.1 本文研究结构第13页
        1.3.2 本文研究方法第13-14页
        1.3.3 本文研究难点第14-15页
第二章 马克思与弗洛姆异化理论的共同前提:人的矛盾存在第15-21页
    2.1 马克思对人矛盾本性的分析第15-17页
        2.1.1 人的自然性与超越性间存在的矛盾第15-16页
        2.1.2 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间存在的矛盾第16-17页
    2.2 弗洛姆对人矛盾本性的分析第17-20页
        2.2.1 生存的两歧第17-19页
        2.2.2 历史的两歧第19-20页
    2.3 两者异化思想的共同前提第20-21页
第三章 马克思和弗洛姆异化理论的不同切入点:劳动异化和心理异化第21-25页
    3.1 马克思倾向于人矛盾本性的对象性表现:劳动异化第21-22页
    3.2 弗洛姆倾向于人矛盾本性的心灵式体验:心理异化第22-23页
    3.3 两者异化观的不同切入点第23-25页
第四章 马克思和弗洛姆对各自异化内涵的不同阐释第25-40页
    4.1 马克思对异化的理解第25-31页
        4.1.1 异化的概念第25-28页
        4.1.2 劳动异化的进一步拓展第28-29页
        4.1.3 异化现象产生根源第29页
        4.1.4 异化现象的解决路径第29-31页
    4.2 弗洛姆对异化的理解第31-38页
        4.2.1 异化的概念第31-32页
        4.2.2 心理异化的进一步拓展第32-34页
        4.2.3 异化现象的产生原因第34-35页
        4.2.4 异化现象的解决路径第35-38页
    4.3 二者对异化内涵的不同诠释第38-40页
        4.3.1 不同概念定义第38页
        4.3.2 不同产生原因第38-39页
        4.3.3 不同解决方法第39-40页
第五章 马克思和弗洛姆异化思想对我国当代建设的启示第40-44页
    5.1 对整体社会建设的启示第40-42页
        5.1.1 大力发展生产力,为扬弃异化提供物质保障第40-41页
        5.1.2 坚持以人为本,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第41页
        5.1.3 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文化繁荣第41-42页
    5.2 对个体精神及实践建设的启示第42-44页
        5.2.1 肯定自我、树立人的主体性意识及能力第42-43页
        5.2.2 完善人格、建立正确的幸福观第43-44页
结语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致谢第48-4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波分复用10G-EPON ONU单板硬件设计及均衡算法研究
下一篇:传媒娱乐化的伦理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