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白山移动CM-IMS接入设备建设工程设计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5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课题的研究意义第12-13页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第13-15页
第2章 IMS 系统概述第15-23页
    2.1 IMS 网络体系结构第15-16页
    2.2 IMS 网元接口及相关协议第16-18页
        2.2.1 SIP 协议第16页
        2.2.2 SDP 协议第16-17页
        2.2.3 Diameter 协议第17-18页
    2.3 IMS 相关实体及功能第18-20页
        2.3.1 IMS 呼叫控制实体第18-19页
        2.3.2 承载实体第19页
        2.3.3 数据库类实体第19页
        2.3.4 IMS 多方会话功能实体第19-20页
    2.4 IMS 的特点及应用第20-23页
        2.4.1 IMS 的应用第20页
        2.4.2 IMS 的应用所具有的特点第20页
        2.4.3 IMS 与网络架构演进第20-23页
第3章 IMS 原理及局数据路由原则设置第23-33页
    3.1 IMS 用户注册流程第23-25页
        3.1.1 IMS 注册过程第23页
        3.1.2 IMS 注册涉及的网元第23-24页
        3.1.3 身份模块第24-25页
        3.1.4 IMS 注册过程第25页
    3.2 IMS 用户会话流程第25-26页
        3.2.1 IMS 会话基本概念第25页
        3.2.2 IMS 会话第25页
        3.2.3 会话流程和注册流程的路由区别第25-26页
    3.3 IMS 设备软、硬件原理第26-28页
        3.3.1 IMS 硬件平台第26页
        3.3.2 IMS 硬件架构实例第26-27页
        3.3.3 IMS 单板功能介绍第27-28页
        3.3.4 IMS 逻辑软件功能第28页
    3.4 局数据和路由设置原则第28-33页
        3.4.1 网元设备命名原则第29-30页
        3.4.2 拨号方式第30页
        3.4.3 IMS 逻辑软件功能网间互通路由原则第30页
        3.4.4 对于铁通关口局的局数据要求第30-33页
第4章 网络现状及组网规划第33-41页
    4.1 中国移动 CM-IMS 网络架构第33页
    4.2 吉林移动 IMS 网络架构第33-35页
        4.2.1 网络系统结构第33-34页
        4.2.2 IMS 网络现状第34-35页
    4.3 白山移动网络组网现状第35-36页
        4.3.1 2G/TD 组网第35页
        4.3.2 GSM 信令网第35页
        4.3.3 承载网第35-36页
    4.4 白山移动 CM-IMS 建设规划第36-40页
        4.4.1 业务承载网第36-37页
        4.4.2 设备对接第37-39页
        4.4.3 防火墙组网第39页
        4.4.4 计费组网与接口第39-40页
        4.4.5 业务发放组网与接口第40页
        4.4.6 网管组网与接口第40页
    4.5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5章 白山移动 CM-IMS 建设配置第41-57页
    5.1 局站设置及系统配置第41页
        5.1.1 局站设置第41页
        5.1.2 系统配置第41页
        5.1.3 设备制式第41页
    5.2 服务质量指标第41-42页
        5.2.1 语音业务第41-42页
        5.2.2 视频业务第42页
    5.3 计费及网管网络连接第42-43页
        5.3.1 计费要求第42-43页
        5.3.2 网络连接第43页
    5.4 网络安全第43-45页
        5.4.1 安全域划分第43-44页
        5.4.2 接入域安装要求第44页
        5.4.3 IMS 核心网络域安全要求第44页
        5.4.4 业务安全应用域安全求第44页
        5.4.5 承载网络域安装要求第44-45页
        5.4.6 互通域安装要求第45页
        5.4.7 支撑域安全要求第45页
    5.5 时钟同步及电源第45-46页
        5.5.1 时钟同步方式第45-46页
        5.5.2 时间同步方式第46页
        5.5.3 电源系统第46页
    5.6 关键参数配置第46-53页
        5.6.1 CSCF 关键参数第46-50页
        5.6.2 ATS 关键参数第50-52页
        5.6.3 VIG 关键参数第52-53页
    5.7 业务测试情况第53-56页
        5.7.1 IMS 接入侧 SBC 连接状况第53页
        5.7.2 测试结果第53-56页
    5.8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57-59页
    6.1 全文总结第57页
    6.2 未来展望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作者简介第63-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TD-LTE室内分布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WCDMA网络中小区寻呼成功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