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导言 | 第11-16页 |
第一节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第三节 研究对象 | 第15-16页 |
第一章 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难题 | 第16-20页 |
第一节 中国养老保险基金当下的危机 | 第16页 |
一、 未来资金短缺 | 第16页 |
二、 人口老龄化 | 第16页 |
三、 低收益率 | 第16页 |
第二节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入市的巨大争议 | 第16-18页 |
第三节 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弊端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监管的概述 | 第20-29页 |
第一节 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简述 | 第20-22页 |
一、 养老保险基金的基本内容 | 第20-21页 |
二、 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 | 第21-22页 |
第二节 中国的养老保险基金体系 | 第22-24页 |
第三节 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监管 | 第24-26页 |
一、 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监管的含义 | 第24页 |
二、 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的必要性 | 第24-25页 |
三、 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监管的基本目标 | 第25页 |
四、 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监管的基本原则 | 第25-26页 |
第四节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法律监管体系 | 第26-28页 |
一、 数量监管模式 | 第26-27页 |
二、 现行监管体系 | 第27-28页 |
第五节 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基金监管体系的局限性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外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监管的比较分析 | 第29-37页 |
第一节 外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模式 | 第29-31页 |
一、 审慎人规则 | 第29页 |
二、 数量限制原则 | 第29-30页 |
三、 两种模式的判断和比较 | 第30页 |
四、 两种模式的应用 | 第30-31页 |
第二节 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监管体制 | 第31-32页 |
第三节 国外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监管实例 | 第32-35页 |
一、 私有私营:智利养老保险基金 | 第32-33页 |
二、 私有公营:数量限制监管模式下的新加坡中央公积金 | 第33-34页 |
三、 公营与私营:美国养老保险基金 | 第34-35页 |
第四节 养老保险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的新趋势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监管法律体系 | 第37-47页 |
第一节 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监管模式的选择 | 第37页 |
第二节 我国养老保险投资监管体制的选择 | 第37-38页 |
第三节 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监管体系的完善 | 第38-42页 |
一、 选出合格的资产管理人 | 第38-39页 |
二、 设定优良的资产组合 | 第39页 |
三、 建立良好的投资管理办法 | 第39-40页 |
四、 做好风险防控体系 | 第40-41页 |
五、 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 | 第41-42页 |
第四节 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参与公司治理 | 第42-47页 |
一、 国外的机构投资者和公司治理 | 第43-44页 |
二、 养老保险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的途径 | 第44-45页 |
三、 中国的养老保险基金与公司治理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后记 | 第53-54页 |